下载此文档

高靶向载体给药系统的的分类及其设计原理.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靶向载体给药系统的的分类及其设计原理葛蔓,全东琴(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靶向给药系统的分类及设计原理。方法:查阅了近几年文献,从不同方面阐述靶向制剂的发展。结论:靶向制剂主要是一种载体制剂,这种载体多采用超微粒物由于体内物理和生理作用能将这些微粒分散体系选择地聚集于肝、脾、淋巴等部位。TDDS分类目前也有几种不同角度:按载体的形态和类型;按给药途径的不同;按靶向部位的不同;按靶向源动力不同;按靶向性机理不同等。随着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的深入,新的靶向给药途径、新的载药方法将会不断出现,:靶向给药,分类,特性,设计原理常规剂型的药物经静脉、口服或局部注射后,药物分布于全身,真正到达治疗靶区的药物量仅为给药量的小部分,而大部分药物在非靶区的分布不仅无治疗作用,,药物新剂型的开发已成为现代药剂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其中靶向给药系统(Targeteddrugdeliverysystem,TDDS)的研究已经成为药剂学研究热点。TDDS指一类能使药物浓集定位于病变组织、器官、、靶器官、靶细胞的给药系统。靶向制剂最初指狭义的抗癌制剂,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从给药的途径、靶向的专一性及特效性方面均有突破性的进展,靶向制剂发展成指一切具有靶向性的制剂。靶向制剂具有疗效高、,同时全身摄取很少,这样,既可提高疗效,、靶细胞,甚至细胞内的结构,并要求有一定浓度的药物停留相当长的时间,:定位蓄积、控制释药、,具有以下特点:①靶向性:药物集中于靶区;②减少用药剂量;③提高疗效;④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靶向给药系统按靶向机理可分为生物物理靶向制剂、生物化学靶向制剂、生物免疫靶向制剂及双重、多重靶向制剂;按制剂类型可分类微球、复合型乳剂及脂质体等;按靶区可分为肝靶向制剂、肺靶向制剂、淋巴靶向制剂、骨髓靶向制剂、结肠靶向制剂等,按给药途径可分为口服靶向制剂、注射给药靶向制剂、经皮给药靶向制剂及植入靶向制剂。1、分类新的工艺、设备、优秀的载体物质、辅料的诞生及应用,使靶向制剂得以迅速发展,传统的归类方式已无法清晰地分别这些新东西。TDDS分类目前也有几种不同角度:(1)按载体的形态和类型可分为微球剂、毫微球剂、脂质体、包合物、单克隆抗体偶联物等;(2)按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口腔给药系统、直肠给药系统、结肠给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皮肤给药系统及眼用给药系统等;(3)按靶向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靶向制剂、肺靶向制剂等;(4)按靶向源动力可以分为主动靶向制剂(TDDS主动寻找靶区)、被动靶向制剂(TDDS被动地被选择摄取到靶区)、前体靶向药物。被动靶向制剂是目前研究较多也是最主要的一类靶向制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脂质体(liposome)、毫微胶囊(nanocapules)、毫微粒(nanoparticles)、和微球制剂(miro-spheres)。(5)按靶向性机理可以分为生物物理靶向制剂、生物化学

高靶向载体给药系统的的分类及其设计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9947457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