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艺术成就。2、体会词中流露的羁旅行役之愁、怀人思乡之情,把握本词借景抒情、情景相生的艺术特色。词在北宋时期,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晏殊、晏几道、张先、欧阳修等承袭“花间派”余绪柳永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后期苏轼、周邦彦等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晏殊、欧阳修等人生于承平之世,所作多带“富贵气”,虽“疏隽”、“深婉”而时有“鄙亵之语”,与“花间派”有相通之处。在承袭花间派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如晏几道、张先的词婉转典丽,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柳永生活于社会的下层,词笔触及社会人生诸多侧面。除男女恋情外,柳词还反映都市风貌、羁旅行役等较丰富的内容。他还吸收民歌养分,大力创制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柳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对宋词的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柳永(984?-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其为举子时,多游戏狭邪,流连青楼,为乐工歌女撰歌辞,故屡举不第。后改名永,字耆卿,中景佑元年(1034)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能诗文,善度曲填词,创作大量慢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铺叙描绘往往能别出新裁,对词的体制和内容的扩大都有很大的贡献。有词集《乐章集》传世。1、发展了慢词。《乐府余论》:“(柳词)一时动听,散布四方,东坡、少游辈继起,慢词遂胜。” 2、多用赋体。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处,极善铺叙,并在描绘中渲染情感。 3、雅俗并陈。俗者以口语入词,雅者则可以熔铸典故和前人诗句,气象宏大。具体贡献
八声甘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