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什么叫做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莁发布:千江月媒体:心地家园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袇2009-5-258:28:12肈一 以两种障碍来解答四相之义膅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佛陀在《金刚经》里所宣讲的菩萨该要远离的四种执著。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解脱路途上最大的束缚,最严重的障碍就是执著,即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佛教徒视执著为大魔。螁 执著的另一个名称叫着相。相的字面意思是,所显现一切万物的影像,但佛经中相的意义就更有深的含义了。金刚经里所讲的“相”并不仅仅是所显现万物的影像的意思,而是对自我和对万法影像的执著的意思。显现的万法本身并没有好与坏,也不会让你迷惑与觉悟,因此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来说最大的束缚并不是显现本身,而是对于外境所现或万法的执著。噶举祖师帝洛巴对那若巴大师说:“外境所现并不会束缚你,束缚的是对于外境所现的执著,你务必断除内心的执著”。外境所现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解脱上产生障碍还是成为助益,取决于要看我们对外境所现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西藏的大瑜伽士密勒日巴尊者说:“外境所现一切法,不明其性陷迷惑,执境为实自作缚,悟后诸法成幻化,助益此心为友伴,究竟义中不可得,此即无生之法身”。蕿 相分为四个:我相、人相、众生相以及寿者相。多数修行者由相上往往会执迷不悟。譬如小乘行者在我相和人相上产生迷惑,破不了烦恼障,所以极少数证得阿罗汉果,因为小乘的行者证得阿罗汉时务必断除烦恼障,所以小乘行者只能断除烦恼障,也只证得了无我相及无人相的境界;大乘行者在众生相和寿者相上产生迷惑,断不掉所知障,所以极少数证得佛果,因为大乘行者证得佛果时不仅仅要断除烦恼障,更要断除所知障,所以大乘行者既断除了二障,又证得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的境界。换句话说,大乘所证得的佛果境界中既不存在烦恼障和所知障,又不存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及寿者相。大乘断证圆满,因此大乘至高无上的境界已超胜了小乘。无与伦比的冈波大师在《解脱庄严宝论》中说:“为什么说大乘种性要超胜二乘呢?因为声闻和缘觉二乘人只是以净除烦恼障而净其性,而大乘种性人则是以净除烦恼障和所知二种障碍而净其性的,因此说大乘种性超乎其他,最为殊胜”。因为我相和人相会障碍获得解脱,产生了小乘行者的最大障碍,他们以解脱为目标。众生相和寿者相会障碍证得佛果,产生了大乘行者的最大障碍,大乘行者不仅仅是追求解脱,更是要圆满觉悟,以证得佛果为目标。螆 大乘经典中采取烦恼障和所知障这两种障碍之名词。烦恼障是指贪、嗔、痴、慢、疑等五毒烦恼。所知障是指对于二元对立的执著,对于能取与所取的执著,对于三轮的执著。所谓的三轮是指:作意者、对境以及事物这三种。譬如以布施为例,施者、受者及物品。弥勒菩萨说:“何谓贪等分别念,则其即是烦恼障,何谓三轮分别念,则其即是所知障”。芅 小乘经典中并没有采取这两种障碍的名词。《俱舍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烦恼障名为具染不知之痴暗,所知障名为非具染不知之痴暗。《俱舍论》中采取的就是具染不知之痴暗与非具染不知之痴暗,而并没有采取二种障碍的名词。尽管如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在其中。修行者必须要远离一切相,如果不远离一切相,成不了菩萨。金刚经中说:“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对大乘而言在修行道路上
什么叫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