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处》读后感读《自由在高处》有感高三一班秦心叶自由在高处,这是一种怎样的说法?关于自由,前人之述各不相同,直到如今我也没有得到一种确切的答案。带着对这个书名的疑问,我打开这本书。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产生一些有益的思考,得到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答案。也许很多人读书都不爱看序言,我也不愿意看太过冗长乏味的序言,但熊培云的这篇序言:《因为无力,所以执着——我为什么要写作》我却来来回回看了许多遍。读完这篇自序后,我确定熊培云是一个热爱文字如生命的人,他的文字具有感情。他能够将自己的感情通过文字来表达,他很幸运,可以像鲁迅先生一样拿笔作剑,虽然他只是想做胡适一样的人,不去做"英雄","因为需要‘英雄’的国家真不幸",他只想"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和良心去担当".这样的选择也很好。无疑,熊培云是一个能握住笔的人,若他失去笔,体会一次无以表达者的痛苦,他会有什么感觉呢?他在自序里提到一件事,2019年在米哈博桥他突然有点想写什么的冲动,但是当时他的手上没有可以记录下他此刻想法的工具,因为还在别处有约,一番焦灼后他只能离开。读完这一段后我试着想象了一下那个场景,虽然从未经历过这种想些什么却无法记录的事情,但我似乎也能体会到那种失落,那种惆怅。作者曾在微博上写过这样一段话:"当农民守不住自己的土地,法官保不住自己的良心,警察看不住自己的房屋,千万富翁会被灭门,而你握不住手里的笔……这样的时代,没有谁比谁更幸运,只有谁比谁更不幸。"这样无奈又现实的情景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我知道很多人都为自己或是为自己的职业而问过其意义所在,上文的守住土地、保住良心、看住房屋、不被灭门、握住笔便是很多人的答案。可若是连这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意义都失去了,对我们最想守护的东西都无能为力,那么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否自由?是啊,自由,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工作,也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想要的未来,我们都觉得自己自由。但是我们仔细思考一下,是否所有人选择工作都会把自己的兴趣与喜好放在第一位?是否每一个人在决定自己想要的未来时是抛开了所有的外在干扰而只是选择自己最想要的未来?不是的,很多人选择工作是把薪水的高低放在第一位,很多人选择未来的路时会受到别人的影响。所以,生活中也许有很多我们无能为力的地方,但是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我们能改变自己生活的小环境,自己要不触及规则,我们还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只要积极地面对生活,我们就是自由的,我们就不会出现那种握不住手中笔的情况。乔布斯说:"你须寻得所爱。"熊培云在少年时便解决了这个问题,除了思考与写作,他的生命别无激情。这是一个多么纯粹的人,能有如此简单的一生所爱,并且能为此而努力奋斗,他实在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反观如今社会绝大多数人想要的太多,得不到的也太多,得不到的永远都在骚动,反而终日忙碌无所得,忘记何为初心,忘记为何而来,混混沌沌就蹉跎了一生。而我们如今身为学生,当奋发向上,用知识充实自己,即使学习不是我们所爱,我们也应通过学习来给自己一个寻找所爱的机会。所谓自由并不是毫无底线的自由,在限度之下,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站得高,我们的视野便会变得开阔,便可以看见更多的东西,看见更好的人,周围的许多纷扰在某一个高度以上看,就也许只是庸人自扰过眼浮云,我们,便可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自由的生活,想必是大多数人所期望的。但是自由有许多种,我们可以选择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