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明确表示共产党和红军愿意与中国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各党派、各团体,包括国民党在内的一切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筹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8月25日,中共中央致书国民党,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中解决”的方针,并应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派周恩来、叶剑英等人赴西安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6项条件。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在会议前夕致电国民党,提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5项要求。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主张的决议案。从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了谋求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1937年2-9月,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同国民党代表蒋介石等先后举行了5次谈判。到8月18日,国共双方就陕甘宁边区人事、红军改编和设立总指挥部以及在若干城市设办事处、出版《新华日报》等问题达成协议。8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任命朱德、彭德怀分别为正副总指挥。9月中旬,国共两党代表在南京又举行一轮会谈。双方就发表《合作宣言》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并签了字。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中国共产党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宣告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建立。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入了一个全民族抗战的崭新阶段。(2)主要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②有政权、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③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都是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3)主要经验①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须统一,又须独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最根本的经验,也是
参考资料(第16课抗日战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