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作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其耐药的问题近年来却越来越突出,给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带来很大困难,国内外学者已开始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新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物质,希望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祖国中医对该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而中西医结合更具有效性,成为特色,本节课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概述
(一)Helicobacter pylori, Hp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消化疾病比较热点的内容。图1可以清楚地可以看到幽门螺杆菌,也叫Hp,是一个细菌。
(二)罗宾·沃伦与马歇尔
图2中的2个人是幽门螺杆菌发现者。1981年澳大利亚皇家佩思医院的病理医师Warren和当时的实习医师Marshall开展的一项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Warren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发现胃黏膜标本上存在细菌,而Marshall用四环素治疗1例胃内有细菌的老年胃炎病人,发现清除细菌后胃炎症状得到改善,试图分离培养这种细菌。直到1982年4月经过37次培养,终于培养成功。1982年10月22日在皇家澳大利亚内科学院的会议上,他们首次报告了这种细菌和胃炎相关。他们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在消化界领域,甚至在医学界轰动的事情。
消化性疾病的治疗,目前认为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酸的治疗,研究发现了酸在消化性疾病里面起很重要的作用,这被认为是第一次质的突破。
第二次突破是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认为细菌在胃病里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是第二次飞跃。
最近又认为溃疡愈合指标是第三个飞跃,尤其对消化性溃疡是一个典型的胃病。
1981年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与胃炎相关,但该菌的存在却可能是从人类出现开始。那么该菌的侵袭感染机制怎样?在全世界有什么样的流行趋势?
(三)幽门螺杆菌的侵袭感染
图3
图3是细菌的侵袭感染,指的细菌在胃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浸润。首先细菌可以产生毒素,或者它自己本身有毒性,直接引起免疫细胞损伤。如尿素酶产氨引起细胞损伤,外空泡细胞毒素(VacA)引起细胞空泡变性。还有,它介导了或者自身免疫出现了问题,诱发全身的胃黏膜损伤。
(四)HP感染流行趋势
%。
%。但是地域分布不同。调查发现西藏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非常高,具首位。
,即确认现在感染还是以前感染,发现了中国人的感染率在59%左右。现在的感染率高达55%。
因为幽门螺杆菌与胃病关系密切,所以要进行治疗。那么,它可以引起哪些疾病呢?临床如何对其检测,治疗药物有哪些?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
,是癌前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
。
。胃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其预防、面临难题。
以上疾病都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
(二)HP感染与相关性胃病
-70%。
%的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有HP感染。
-100%。
-78%。
(MALT)淋巴瘤的HP感染率达90%以上。
(三)HP感染结局
图4
由图4可以看出,幽门螺杆菌急性感染以后,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