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读后感初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就被它深深的所吸引,由此产生了我对这本书名的两个疑问,一个是“娱乐本是一件令人开心快乐的事情,为什么娱乐会导致死亡?”而另一种是“娱乐直到死去”于是怀着疑问开始阅读这本书。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吸引人的是它的封面,书的封面是一个只有身体没有头的四口之家坐在电视机的面前的画面,这个画面很可怕,但是也很引人深思,似乎是全家人看电视看到了一种极致的状态。作者在书中写到“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不过现在想想,在当今科学技术日益进步发达的21世纪,人手一部手机,我们随时随地可以看到“低头族”,那么,这些“低头族”们又是被什么所吸引呢?无非也就是“娱乐新闻、明星八卦、网络游戏等”手机俨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了这些娱乐工具,我们渐渐忘记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父母、朋友,忘记了他们的存在,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事实上,在这些信息的海洋中,我们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而在不知不觉中,却失去了很多。波兹曼总结说“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的声音。”现在的电视节目,反映出的更多是商业化和娱乐化,甚至是大众口中的“黑幕”,相信这些不只是空穴来风,人们为了自己所爱的明星可以做出任何事情,而颜值似乎已经成为娱乐圈中的生存法则,由此,才会出现泛滥的“网红脸”,千人一面,就好像歌词中所说的“最假的是眼泪,最真的看不见。”许多人对偶像的要求水平也放得很低。只要有颜值,无论品质好坏,无论演技是否值得称赞,也无论歌技怎么样,都有人去为他们买单,这就是所谓的晕轮效应——大众对自己喜欢的明星的评价,往往只受颜值高这一个特质的影响,就会认为这个明星所有的特质都是好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明星代言的商品无论好坏都会去消费支持。难道时代在发展,反而人们的欣赏水平、品味在下降吗?这也是造成现在电视节目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商家只顾收视率,不顾电视节目质量,这样只会使我们的电视文化一步一步走向衰落。当下中国的电影电视剧市场,充斥着大量“小鲜肉”拍的神剧,反观,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的一塌糊涂,这部剧的拍摄一反当下潮流,未邀请任何一个所谓的“小鲜肉,”没想到众多的老戏骨深刻的表演一下子征服了众多观众,此剧的热播犹如一沐春风,给整个乌烟瘴气的电影电视剧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流,让大家耳目一新,此剧的热播至少反映了一点,我们大部分人的价值观还是很正常的嘛!再来看我们中国的成语,诗歌,也只有在借助于电视媒介才掀起一股巨大的浪潮,电视节目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又一次引起人们的热议,勾起了人们的回忆,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可以说是一件好事,不过使它掀起热潮的竟然是通过大众传媒,而不是人们内心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渴望与坚守,这似乎大众传媒的经济效益是主要的,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却是次要的。“媒介无形之中影响着文化,”“控制着文化,”从而也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当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时,就印证了波兹曼的说法“其结果就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我认为,娱乐至死并不是指的娱乐导致身体或肉体上的死亡,而是说娱乐使人们精神
《娱乐至死》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