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制探究——基于货币供给理论分析框架.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维普资讯
金融研究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年第期总第
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制探究
——基于货币供给理论分析框架
韩勇兰森淼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山东大学,山东济南
摘要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基础货币的投放又是主要因素,是由外汇
占款、政府存款等一些央行不可完全控制的外生因素导致的。货币乘数有一定的内生性的特点,随着交易工具的改
进、金融技术的进步,现金交易逐步趋于萎缩,导致现金持有率下降。随着商业银行上市改革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比率下降,经营效益提高,直接融资能力增强,导致商行所要求持有的超额准备金下降,这些因素都直接
导致了货币乘数的上升,而货币乘数上升又会对流动性过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流动性;流动性过剩;货币乘数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升态势,增速在波动中前行,不过一直保持高速

、流动性过剩概念的界定与衡量
增长态势,年均增幅保持在%以上,/这一
按照一般的定义,“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转化比例一直增长,,具体如图所示。
为现金与支付手段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从流动
性可测量、可统计的角度看,有三个层次的界定:一.

是将流动性界定在银行体系内,具体是指超额存款.
准备金;二是将与实体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货币供
应量视同于流动性;三是将经济社会中一切在.
一定条件下具有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的金融资产视
为流动性。本文采用第二种定义方式,即将与实体
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货币供应量视同于流动
性。⋯而流动性过剩,就是指货币供给量增速超过实
体经济增速,货币供给量增长过快的一种经济现象。
按照一般的判断标准,衡量一国流动性是否过
剩可以从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从价格方
面来看:货币市场利率是否处于市场普遍认为的低
位。目前在我均利率持续
走低,维持在.% ,如图所示。
从数量上来看,主要从增速以及/两图—年/增速%
个指标来看,近几年来我国这两个指标呈现逐步上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韩勇,男,山东潍坊人,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山东财政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金融监管;兰森淼,女,
四川成都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维普资讯
从上述指标走势来看,结合对流动性过剩的定.

义,基本上可以判断我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问题。

二、基础货币与流动性过剩
.

基础货币是指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

能力的货币,主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通货和吸

收的金融机构存款构成。在我国现阶段,基础货币
主要由金融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图
现金发行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库存现金和非金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融机构存款三部分组成,其总额等于中国人民银行
资产负债表中的储备货币。基础货币属于央行的负
债范畴,当央行的资产净增加时,在其他负债项目不
变的前提下,根据总资产等于总负债的原理,基础货
币增加;当央行的资产规模不变时,其他负债项目的

变化会引起基础货

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制探究——基于货币供给理论分析框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54427281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