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扬子地区构造演化.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晋宁(雪峰)期(Pt2—Pt3)晋宁(雪峰)期,扬子古板块硬性基底形成中一晚元古代”两弧夹一盆”的模式。扬子古板块的基底由康滇一川中一鄂西岛弧和江南岛弧,中间夹上元古界板溪群组成的黔桂湘弧间盆地组成。中国南方中一晚元古代板块构造以沟一弧一盆演化构成的扬子古板块硬性基底,成为中国南方稳定的核心,也成为地壳向东增生的基地。2早加里东期(Z1—O)早加里东期扬子古板块发育成克拉通台地和南华小洋盆的开启。扬子古板块西缘因受康滇古陆和龙门山岛链隆升的影响,整个板块显示西高东低台地相的沉积态势,江南隆起处于扬子古板块与南华小洋盆的过渡区。南华小洋盆当时,有浊积岩充填,到早加里东期闭合,形成了宽约350km的褶皱区。向东由华夏一武夷一云开地块组成的元古宙岛弧,成为赣中和赣南震旦系一寒武系浊积岩的物源区;早加里东期卷入郁南运动,形成华南褶皱区的东缘。这个时期华南板块向东增生扩大,由南华小洋盆、华夏一武夷一云开岛弧、丽水一海丰海沟或断裂组成了又一个沟一弧一盆体系。3晚加里东期(S)晚加里东期,南华小洋盆关闭,扬子古板块大隆大坳构造背景形成。志留纪末的广西运动,洋壳沿丽水一海丰海沟发生俯冲,使南华小洋盆关闭,下古生界地层褶皱变质和火成岩体侵入,仅在钦州一防城坳陷保留残余海槽。晚加里东运动时期作用力向西传递,使扬子古板块变形,形成许多大隆大坳的构造背景,如乐山一龙女寺古隆起和湘鄂西坳陷等。4海西期(D-P)海西期,扬子古板块及其周边处于拉张构造背景中。经过强烈的加里东褶皱运动后,华南板块地壳处于应力调整状态,从中泥盆世开始发生大范围的拉张运动,扬子古板块北缘出现阿尼玛卿一勉略一大别山小洋盆,西缘出现康定、木里等三联点,南缘出现南盘江裂陷槽。扬子古板块内部出现攀西裂谷带,并以此为中心有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它代表了地壳演化的一次特殊构造事件,二十年前我们曾命名为”峨眉地裂运动”。这次运动在中、下扬子区也有反映。这时的华南褶皱区也发生拉张运动,如在广西、湖南等地出现的许多裂陷槽图。殷鸿福称为”赣湘桂裂陷槽”。它位于华夏古岛弧后缘,具弧后拉张盆地性质。5印支期(T)华南板块在印支早期几末发生的东侧抬升和中期(T2末)发生的褶皱运动,导致四川原型陆相盆地形成。早一中三叠世有同二叠纪一样的广浅海沉积,覆盖了整个华南板块范围。中三叠世末的印支期早幕,古太平洋板块可能沿长乐一南澳断裂带发生俯冲,导致华南褶皱区大部分抬升,形成内陆隆起和坳陷。扬子古板块北缘的阿尼玛卿一勉略一大别山小洋盆于印支期早幕关闭,最终完成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拼接。西缘的甘孜一阿坝边缘海也于印支中期关闭,成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物源区。南缘的南盘江裂陷槽也于印支中期关闭。在扬子古板块四周隆升的作用下,大型的陆相四川原型盆地形成。[1]印支运动是中国大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中国大陆发生大规模碰撞和拼合,至此,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华南与江南隆起周邻)进入板内变形阶段。[2]晚三叠世的印支构造事件,构成了上扬子区中生代陆相盆地的东南边界。[4]印支期环绕上扬子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事件:甘孜一阿坝、秦岭、广西和雪峰山以东的湘、赣等地,发生了裕皱、冲断推覆,上升为隆起,有的地区还发生了岩层变质和岩浆侵入。由此使上扬子区在晚三叠世中、晚期成为大型含煤盆地。[5]印支晚期构造事件不仅造成龙门山前缘三叠系与抹罗系间不整

扬子地区构造演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