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东北地区地质构造演化.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东北地区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摘 要: 东北地区属于古亚洲洋与滨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构造作用叠加区。前中生代时期,其地质构造格
局以南北分异为主,南部为华北陆块区,北部为兴蒙造山区,总体上以古亚洲洋构造域东部的华北与西伯
利亚两大古陆、中间地块与造山褶皱带交织分布为特征。中生代以来,由于受洋-陆体制相互作用引起的
地幔上隆和大陆边缘地壳减薄影响,形成北东向分布的山脉和盆地构造格局。古亚洲洋与滨太平洋构造域
的发展、演化、相互作用与叠加,不但对我国大陆边缘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构造产生重大影响,造就并控
制了本区矿产资源的形成与时空配置;新构造运动制约着本区山、水和土地资源的分布,以及现代地质环
境与灾害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 区域地质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四盟(市)地区。该区属
于古亚洲洋与滨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构造作用叠加区,其地质构造极为复杂。
前中生代南部为华北陆块(华北克拉通)区,北部为兴蒙造山区。中生代以来(主要是
晚中生代以来) 发育和叠加了东亚大陆边缘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 形成了呈北东-北北东
向展布的巨型陆缘断裂系统、岩浆岩带和盆-山体系。

东北地区南部的陆块区属于华北陆块区的东段, 其主体分布于辽宁和吉林省的南部。 根
据目前的调查研究成果, 可将该区进一步划分为鞍山-本溪-龙岗、 辽南及辽西 (晋冀古陆
块)等不同的块体;鞍山-本溪-龙岗地区是我国最古老岩石出露区,具有 38 亿年的地质
发展历史,除发育少量中太古代花岗岩以外,其主体岩石为形成于新太古代的 TTG 杂岩,
表壳岩也较为发育。南部的辽南地块主要为新太古代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岩石组合。
在龙岗和辽南地块之间为近东西向延伸, 并伴有早元古代花岗岩侵位的元古代辽河群-集安
群-老岭群分布区。 南部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发育, 显示了其在年代、 岩石组合与大地构造发
展历史上与北部鞍山-本溪-龙岗地块的差异。 古生代地质建造主要分布在太子河-浑江一
带,其地层层序与华北地块的其它地区大体可比。 突出的特点是辽吉东部地区的中生代花岗
岩岩浆活动极为发育, 分布面积达数万平方千米, 各种岩石类型齐全, 并伴有大量不同规模
的内生金属矿床产出。 中生代火山岩局部发育, 形成规模不等、 展布方向不同的火山-沉积
盆地。
 区域地层
本区属于华北地层大区( Ⅴ)的晋、冀、鲁、豫地层区。
 太古宇( Ar )
始太古界( >3600Ma )的地质记录仅见于冀东黄柏峪和辽宁鞍山附近白家坟地区,代表
着华北陆块最古老的硅铝质地壳,但未见具有确切依据的始太古代地层。
古太古界 ( 3600Ma ~ 3200Ma )零星出露于辽宁鞍山地区, 岩性为片麻状斜长角闪岩类、
片麻状-条纹状镁铁闪石石英岩类和糜棱岩化长英质片麻岩,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等。
中太古界( 3200Ma ~ 2800Ma )主要分布于辽西、辽东和吉南,以大小不等的残留体分
布于中、晚太古代变质深成侵入体中。岩石组合以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变粒岩、磁铁石英
岩为主,有时出现麻粒岩和含特殊变质矿物的各种片岩;在辽西还出现大理岩。
新太古界( 2800Ma ~ 2500Ma )包括辽宁北部的红透山岩

东北地区地质构造演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wenfei1314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