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乡村旅游专题研究
作者: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吴彩云夏家勇
一、乡村旅游解读
(一)乡村旅游的背景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乡村旅游是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产物。而作为农
业大国, “三农”问题、国家政策等在我国乡村旅游产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推
动作用。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
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并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产业结构优
化等做出很大贡献,推动欠发达、开发不足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
展,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1、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进程
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时间:19世纪•时间:20世纪
50年代 60年代初
•代表:法国巴•时间:二•表现:休闲项•时间:80年代
黎贵族返乡游; 战后目加入农场、以后
意大利成立农•特点:观庄园的规划, •展示:度假农
业与旅游全国光农园观光休闲农业庄、教育农园、
协会繁荣市民农园等
起步阶段扩展阶段
2、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进程
1989 年 4 月关于中国乡村旅游的第一次研讨会——中国农民旅游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
大会将“中国农民旅游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反映了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
乡村旅游的兴起;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到 2003 年是我国乡村旅游的高速发展阶段,周末休
1
2
假制度的出现为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提供契机,“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园”在各
地不断涌现,随后的“生态旅游年”、“民间艺术游”、“百姓生活游”旅游主题年等不
断推动着乡村旅游的成熟;2004 年至今是乡村旅游的深度发展阶段,2006“中国乡村旅游
年”迎来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高潮,时至今日,其一直是旅游者、旅游规划公司、旅游目的地
以及旅游投资商所关注的对象。
2004 至今未来趋势
产业化
深度发展多样化
1989 ——20
高速发展多元化
世纪 80 年代
可持续发展
20 世纪 90
兴起
年代中期
到 2003
3、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走势
(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
“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
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新家园。
(2)农业多产化:城市居民休闲,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结构,包括观光采摘农业、
大棚生态餐厅、农家乐、农家大院、民俗村、垂钓鲜食等,带动了观赏经济作物种植、蔬菜
瓜果消费、家禽家畜消费、餐饮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费的全面发展,同时把第三产业引入
农村。
(3)农村景区化:乡村风貌成为旅游本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
营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将乡村装点成旅游度假腹地;乡村民居成为观光体验产品,
乡村民居与本地资源及文化特色相结合,形成产业型、环保型、生态型、文化型、现代型发
展思路。
(4)农民多业化: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使农民以旅游为主业、种植为副业;农民的身
份可以从务农转变成农商并举,农户可以独立经营,也可以形成私营企业;吸引农民大力发
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
2
3
(5)资源产品化:把农村的生产、生活资料转换成具有观光、体验、休闲价值的旅游
产品,并且一定区域内要差异化发展。具体有田园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农家乐旅游、
村落乡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普教育旅游等模式。
(三)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顾名思义以乡村产品延伸出来的相关产品为基垫的一项特殊的旅游产业,具
体来讲可以概括为在乡村地域内,以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村牧渔业生产、
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为资源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开发与设计,为城市人们提供
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其内容包括乡村农业观光
旅游、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等多方面。由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乡
村旅游除了一般旅游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外,还有以下几点特性:
乡土性:由于乡村旅游是基于乡村衍生品发展而来的,其乡土性也是吸引众多都市
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吃农家饭、住农家舍、体验农家情都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
项目依托,所以乡土性是乡村旅游与一般旅游相比,所独具的特点。
地域性:虽说任何
乡村旅游专题研究---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