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论<琵琶记>中“孝”
的思想》,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
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论<琵琶记>中“孝”的思想》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
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
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
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
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II
摘要
《琵琶记》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对它的研究也一直是学界的关
注热点。《琵琶记》一剧,所反映出来的“孝”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也是相当复杂的。
该剧深刻地展现了以蔡伯喈为代表的“官方之孝”,与以赵五娘为代表的“民间之孝”两
者之间的冲突。蔡伯喈始挣扎,终困顿于两种孝之间,“浑身都是矛盾”。尽管他一心求
“孝”,屡屡妥协,最终却还是酿成了悲剧。正是这种“始于孝却困于孝“的行孝境遇,
使他对传统孝道伦理道德产生了困惑和怀疑——尤其是封建孝道的悖谬,有了更为清晰的
体认。
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的主体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主要是从宏观的“史”的角度,疏理官方所倡之孝和民间所重之孝各自的发
展演变过程,对两种孝各自不同的欣赏旨趣予以文化上的阐释。本文认为,这两种孝的观
念对高明本人“孝”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又鲜明地体现在《琵琶
记》的创作中。
第二部分主要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重点解读《琵琶记》中“官方之孝”的代表——
蔡伯喈之孝,“民间之孝”的代表——赵五娘之孝各自的丰富意蕴。同时联系生活,把岳
飞之孝与蔡伯喈之孝并举,把赵五娘之孝与木兰代父从军之孝并举,在比较中得出官方之
孝与民间之孝各自的核心内涵,即官方之孝以“顺”、“光宗耀祖”为核心;民间之孝则
以“养”、“分忧解困”为旨归。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重点。在深入分析官方之孝与民间之孝核心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揭
示二者在家庭生活中的冲突。通过对两种孝之间冲突从表现、原因、意义方面的解读,从
而指出这种冲突不仅给为人子女者带来痛苦,如蔡伯喈进退无据,始于孝而困于孝;也给
为人父母者带来伤痛,如蔡公的孤凄与痛悔。蔡伯喈周旋于两种孝道之间,试图委曲自己
来调和冲突,他若辞试不从违背父愿,已然不孝;他顺从父志,求取功名以期光宗耀祖,
但饥荒年双亲却因他的远离而遭丧,亦是不孝。因自责而追悔,因追悔而愈益自责,蔡伯
喈内心实难自赎。蔡伯喈陷入迷惘,展现了有元一代知识分子在精神上困惑、在生存上困
厄的多难处境,由此也凸显了封建孝道的悖谬。
关键词:《琵琶记》;传统孝道伦理;官方之孝;民间之孝
III
Abstract
The story of pipa is a landmark work in our country’s drama history. The study on it has
always been a hot spot,which attracts many scholar’s story of pipa, reflects the
rich and plex thoughts on filial piety. This work deeply shows two situations, One is Cai
bojie who represented the official filial piety, the other is Zhao Wuniang who represented the
folk filial piety. Also, it reveals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se two types. Cai BoJie tried his best to
tre
论《琵琶记》中“孝”的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