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改革历程小组成员:尤旭林可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第一阶段:1978至1984年第二阶段:1985至1991年第三阶段:1992至1999年第四阶段:2000至2004年第五阶段:2005至2008年第六阶段:2009至2011年第七阶段:2012年至今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从初期的酝酿,到改革思路的确定和调整,和众多领域的改革一样,经历了艰辛的探索过程。对于医改的时间界定,一般从1985年改革算起。但追本溯源,中国医改的时间还要早些,大概始于30年前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一句话: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第一阶段:1978~1984年本阶段的改革主要针对十年浩劫对卫生系统的严重损害进行调整、建设,是恢复与改革之间的过渡时期1979年:医疗改革“初露端倪”1979年元旦,卫生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第二阶段:1985~1991年1985年是医改元年在这一年我国正式启动医改,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标志:一、1985年1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局厅长会议,贯彻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部署全面开展城市卫生改革工作;二、1985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第三阶段:1992~2000年1992年向“医疗市场化”进军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卫生部贯彻文件提出的“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的精神,卫生部门工作会议中要求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优点:刺激了医院创收;弥补收入不足。缺点:影响了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发挥;酿成“看病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后患。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00年,我国的卫生事业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在高速发展。据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平介绍,1980年,我国卫生机构的数量是18万家,到2000年时已经达到32万家。
中国医改历程经典教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