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院内容提要:印度中产阶级的规模自经济市场化改革以来迅速扩大,其内部结构和生存状况存在极大差异,但整体特征表现为物质上的消费行为和社会文化资本上对英语的掌握。与其经济成就相比,中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备受争议,表现为:观念上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同时并存;对政治缺乏兴趣,投票自1991年启动以实现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改革以来,印度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中产阶级队伍不断扩大。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印度中产阶级的财富积累进一步扩大,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有了明显变化。他们在社会认同和政治态度等方面存在许多特殊之处。本文拟就印度中产阶级的现状进行分析。一、印度中产阶级的规模要对印度中产阶级的规模作出准确的描述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尽管中产阶级这一用语非常流行,但由于其概念历史流变的复杂,不同的学者在使用这一词语时的理论背景和理解各异,迄今为止仍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有关中产阶级的界定。中产阶级不仅是一个收入群体,也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阶层,同时还与消费市场联系在一起。这使得对中产阶级的考察存在迥异的结果。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以职业区分中产阶级,存在较多争议。更多的人,包括经济学家在内,倾向以收入作为中产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即使如此,究竟以多少收入作为标准划分中产阶级这一社会群体的边界,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在印度独立初期,中产阶级人数极少,,其主要成员有政府雇员、商业经理、中等水平农民、知识分子(如医生、工程师、高校教师、记者)等,他们主要生活在城市。[1]1991年市场经济改革以后,中产阶级崛起并引发了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有关部门统计,印度人口可分为富裕、中上、中等、中下和贫穷阶层。,%,,%。收入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属中产阶层,%。[2] 1994年,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委员会(TheNationalCouncilofAppliedEconomicResearch,NCAER)开展题为“消费者阶级”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印度非常有钱的人有600万或100万个家庭,构成印度的上等社会。其下是组成中产阶级的三部分,,他们可以批量购买各种耐用消费品。中中产是想努力挤进上流社会的一批,。。后两部分人先是消费商品,进而消费品牌。[3]这一调查是基于消费模式而非单纯的收入水平来划分的。很显然,这两组数据中的中产阶级仅仅是一个在收入水平上处于中间层次的社会群体,不涉及群体内部结构、文化或社会属性。考虑到这两个统计中的指标过于宽泛以及这一时期的印度经济发展状况,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也是比较低的。到1999年,根据印度非官方统计的数据,印度中产阶级约有3亿人,包括3个层次,上中产有3千万人,年收入60万美元,,年收入2万美元,,是生活在农村的比较富裕者。总体上,印度中产阶级的规模以每年5%到10%的速度增长。[4] 经过十多年持续的经济增长,印度中产阶级的规模有了明显扩大。但是由于划分标准上的模糊,直到现在,对于中产阶级的具体规模仍然存在许多各不相同且差距甚大的数据。2005年,印度应用经济研究委员会的一项报告中将年收入少于9万卢比的家庭定义为底层穷人,9万到20万之间为正在往上流动的中下层,在20万到100万卢比之间为中产阶级,100万以上为富人,其中,中产阶级家庭大约为1070万个。[5]同时,%的速度扩大,%的速度。[6]全球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在2007年的一项研究提出,如果以此为划分标准,2005年印度大约有5000万人属于这一阶层。这一调查数据充分显示了对印度中产阶级规模的保守估计。同时,麦肯锡公司估计,由于在2005~2025年间,印度人口会增长30%,中产阶级的数量大约会比现在扩大10倍。[7]而在另一个极端,世界银行采用将70个均贫困线作为下限,以美国的贫困线作为上限的指标,。2007年印度有线新闻及广播网络(work-N-IBN)在一项基于消费指标对中产阶级的调查中指出,无论是以家庭拥有小汽车、助动车,还是彩色电视机或电话为标准,大约有20%或2亿印度人属于中产阶级。[8]这都是对印度中产阶级规模的乐观估计。因此,在实行经济改革近二十年后,,变动很大。[9]讨论印度中产阶级规模的人倾向于将其欣欣向
印度消费群体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