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1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哮喘会的开幕日上,全球哮喘病防治创议委员会(GINA)与欧洲呼吸学会(ERS)代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开展世界哮喘日活动,并将该日作为第一个世界哮喘日。自2000年起,每年都举行同样活动。但此后每年的世界哮喘日为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而不是12月11日。世界哮喘日的宗旨是:使人们意识到哮喘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宣传已经取得的科技进步;并促使公众和有关当局参与实施有效的管理方法。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但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近十余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哮喘患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 如今哮喘疾病已成为一个全国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哮喘是目前最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哮喘病负担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世界范围内约有3亿人患有哮喘病,而我国至少有2000万以上哮喘患者,其中只有不足5%的哮喘患者接受过规范化的治疗。目前我国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以每十年20-50%的比率增长,形势严峻。许多哮喘患者得不到正确的治疗,病情反复,呼吸功能功能越来越差,因而导致急性发作而死亡,所以治疗哮喘我们刻不容缓。哮喘病的发病原因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一、遗传因素: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约在70%-80%。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二、环境因素:哮喘的形成和反复发病,常是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诱发因素较多,包括吸入性抗原和各种非特异性吸入物(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后者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化学物质刺激);呼吸道反复感染;食物性抗原(常见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精神;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都可能是哮喘的诱发因素。哮喘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季高发,有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的特点,部分女性(约20%)在月经前或期间哮喘发作或加重。要注意非典型哮喘病人,有的病人常以发作性咳嗽作为惟一的症状,临床上常易误诊为支气管炎;有的青少年病人则以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紧为惟一的临床表现。哮喘的发病过程及其危害哮喘通常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危及生命,死于哮喘的主要原因是延误治疗哮喘时间和不规范治疗导致。患者常出现喷嚏多、流清涕、鼻子易塞、夜间咳嗽,易被误诊为感冒、气管炎,随着时间延长,疾病反复或加重,才出现典型的哮喘症状,发病时先有刺激性干咳,接着可咯出
世界哮喘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