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意见院字[2007]27号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自从2002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学院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培育了一批精品课程,形成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了学院的形象和办学实力。为了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完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二轮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通知》(冀教高[2007]2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提出本建设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培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创新人才需求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重点,以第一轮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鼓励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侧重专业领域课程,同时兼顾职业化特色鲜明的基础理论课程建设。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加强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加强课程评价保障机制建设。力争通过建设,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和明显进展,形成一批在的示范性课程,带动和提升我院课程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二、组织领导机构精品课程建设以课程负责人制为基础,以教研室为基本建设单位,组建院、系(部)两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任组长,教务处处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职责是规划、管理、组织、协调全院精品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各系(部)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系(部)主任、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和有关课程负责人组成。职责是制定本系(部)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经费使用方案、组织实施方案以及课程的申报、评估等具体工作。三、任务与目标以第一轮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启动第二轮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以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建立以合格课程为基础,精品课程为示范的学院课程体系。力争到“十一五”末,学院全部课程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建成40~45门校级精品课程,8~10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四、建设要求和内容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建设内容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5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我院课程建设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内容:(一)建设一个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并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教师和实验(训)教师。同时,在综合考虑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等因素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制定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形成良好的课程建设梯队。(二)深刻理解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教学对专业课、技术基础课、基本技能课、公共课的不同要求,以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去改革课程,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去设计课程。(三)探索工学
石家庄职业技术院精品课程建设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