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是指通过手术切除失去生存能力,没有生理功能,危害人体生命的部分或全部肢体,以挽救病人生命。一、术前护理1、急危重病人时应先抢救生命。纠正休克及水、电解质、酸缄失衡,防止脏器的病理损害和功能衰竭。积极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肌体状况,增加手术的安全度。2、根据疾病性质,针对选择抗生素。3、控制和消除潜在疾病。4、对于长期慢性的消耗性疾病,贫血,恶病质的病人,可给予“三高”饮食。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输血,或静脉营养5、备皮,有伤口或感染病灶者术前应换药,防止对周围的感染。二、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全身状况和残端伤口情况,床旁交接班。2、床旁备止血带、沙袋。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情况。3、了解病人疼痛情况,必要时镇痛、镇静剂。4、观察残端皮肤有无压痛发红及皮肤刺激等,包扎时骨突出处用棉垫衬护,绷带包扎不宜过紧,不能在残端近端加压,以免远端缺血,引起疼痛,水肿等。如在残端使用压力过大,应在数小时侯后放松一次,重新包扎。5、术后抬高患肢不宜超过两日,使患肢维持在伸展位或功能位。可在两腿间放置一软枕。6、伤口愈合后,指导病人每日用中性肥皂清洗残肢,不能浸泡或在残肢上涂冷霜或油,以免软化残肢的皮肤,也不可擦酒精,酒精会使皮肤干裂。7、给予残端均匀压迫,使残端软组织收缩。还可对残端进行按摩或拍打,用残端蹬踩等,并涿渐负重,可强化残肢面的韧性及肌肉力量。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㈠、出血及血肿1、床旁备止血带合沙袋便于及时止血。2、术后24~72小时内拔除引流物,拔引流物时可适当压迫周围组织如有大量积血应延缓取出引流物,应加压包扎。3、引流物取出后发现残端血肿,在无菌条件下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4、严重出血或血肿反复发生者,需手术探察止血。㈡、残端感染1、做好术前准备,治疗纠正容易合并感染的疾病。2、严格无菌操作,认真止血清创尽可能排除易感因素。3、术后适当加压包扎,根据术中情况残端留置引流物。4、及时做药敏实验和细菌培养,合理使用抗生素。㈢、残端窦道和溃疡1、早期加强残端护理,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注意残端皮肤的摩擦,拍打,提高皮肤的耐摩耐压。2、保持残端清洁,注意皮肤护理。3、皮瓣过长可行切口切除,皮肤糜烂和溃疡者,应针对病因及时去除,按时换药,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4、慢性不愈的窦道应采取手术治疗。㈣、残肢疼痛1、术后正常疼痛应及时应用镇静剂和镇痛剂。2、对残端感染,血肿应急时对症治疗,骨质增生,死骨存留者可通过手术切除骨刺,清楚死骨等治疗。3、神经痛的关键在术中操作,术后理疗,热敷,按摩,适当变动假肢套筒可避免局部的压迫与牵拉,均可减轻疼痛。4、对神经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通过手术切除局部瓣痕组织和神经瘤,使神经断端回缩致正常的肌肉间隙中。5、患肢觉和患肢痛:大多数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对已经切除部分的肢体依然存在着一种虚幻的感觉。①手术前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②心理治疗是预防患肢痛的有效方法。③病史长者可轻轻扣击其神经残端,也可采用多种理疗,如热敷,蜡疗等。④顽固性疼痛者除心理,职业治疗外,可行普鲁卡因封闭。㈤、关节挛缩1、下肢截肢病人抬高患肢不可超过2天,及时使残肢维持在伸展位或固定于功能位。2、术后及时应用镇痛药物,解除肌肉痉挛,病注意预防残端感染。3、膝下截肢术后,病人躺,坐时不要让残肢垂下床缘,长时间处于屈卧位。膝上截肢术后不要将枕头放在两腿之间,更不
截肢术后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