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生活的问答.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羆关于生活的问答薅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净空法师发布时间:2010-12-1511:39:28繁體版 羂问:请法师开示农历七月份的意义?羈答:这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在佛法里,农历七月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就是每年的七月是结夏安居。世尊在世时,弘法利生活动的区域,大多在印度恒河流域。而印度的夏天是雨季,每天都会下雨,僧团托钵相当不方便。所以,在这三个月中,出家人不出去托钵,可以接受居士们的供养。除这三个月之外,弟子们平常都在各地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在每年夏安居的时候回来,亲近世尊,接受再教育,进行集训。像美国许多公司的职员,从经理到员工,每年一定有两次至三次的再教育,接受更新的科学技术。如果他不接受再教育,就会被淘汰。因此,佛法夏安居的这三个月是属于再教育,把各地弘法利生的同学召集回来,使他们每年都有机会亲近老师,提升境界。肆问:世间法是过眼云烟,只求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没有更高的要求,请问这种作法对吗?羆答:非常正确。真正觉悟的人,知道人在这一生当中,只要衣食足就够了,何必做得那么辛苦?我们在南洋看到马来族的人,做一天工休息两天,做一天够三天吃,他就不再去做了,很会享福。再看看一些人拼命积蓄、赚钱,赚到死,钱是赚了不少,但没有享一天福,你说冤不冤枉?那些钱不知道以后给谁用,远远不如马来族人聪明。所以,我过去也曾建议同修,好好认真努力工作一年,可以休息两年,这两年好好学佛。这个方法好,真正聪明人肯干,把什么都放下,认真努力修个两年,决定有成就。螄问:自从阅读《往生论》后,不再想与外人接触及闲话家常,只愿在家中净修念佛,请问这样是否太执着?如何能恒顺大众?羁答:初学人执着有好处,因为自己的功夫还不得力,要着重修持。儒家也讲‘择善固执’,所以初学应该要执着。何时才恒顺众生?到自己有定功,不会受外缘影响、诱惑时,就可以恒顺众生。若是见到五欲六尘的诱惑,还会起心动念,你随顺就会造业。自古以来,这样的例子也很多。膅我当年学教,李老师就限制我们,未到四十岁决定不可到外面讲经。四十岁之前讲经,也只能在台中莲社、台中慈光图书馆练习,就是怕我们受不了外面的诱惑而堕落。这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护,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自己能不能禁得起考验?禁不起,就保守、固执一点好。肃问:弟子对于基督徒的家人不礼佛等诸多意见,请问是否应以默然回应?膂答:可以。你有能力,就要跟他讲解清楚;没有能力,就默然待之,不要与他起争论,因为他不了解事实真相。在新加坡,有许多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师都在读佛经,都想了解佛法,这是好事。螀问:平时我不喜欢与人接触,有人打扰我做功课,我便生烦恼,请问该怎么办?芅答:他打扰你做功课,你要慈悲一点,因为他不懂,你要原谅他,不必生烦恼。我们用方便法来回避就好,尽可能不影响自己的修行功夫。蒄问:有些学者讲儒家是乐感文化,佛家是苦感文化,请问这之间内在的因缘?袄答:没有因缘。说这种话的人,对儒家没搞清楚,对佛家也没搞清楚。佛教人离苦得乐,怎么会是苦感文化?他对佛教不懂,不要去理会他所说的。蕿问:我现在念佛,不爱讲话,许多客气随缘的话都不会说,也不想多说,但这与许多众生的缘分结得很少,请问这是不是不慈悲?还是少智慧?蕿答:这个问题在个人发心。如果觉得自己现在业障重,智慧少,专心念佛,求定求慧,这是好事情。暂时不与众生结缘,但是把所修行的功德念念都回向众生,就与众生都结缘了,不一定要与众生讲话才是结缘。讲话结的缘,有时是结恶缘,不见得结善缘;将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这是纯善的法缘。到自己功夫成就,智慧开了,再来广度众生。我们把修行分成这几个阶段,这是很如法的。袅问:我的朋友和姐姐都有婚外恋,请问我怎么对待这个问题?莂答:这个事情,在现今社会上相当普遍,当然做为朋友、家亲眷属应当要劝告。而劝告要有智慧、善巧,不可以伤对方的自尊心,太直接反而收到反效果。最好用《十善业道经》与《了凡四训》来劝导她;若她真正能修学,她的过失自动会改。薂问:我丈夫经常去卡拉OK喝酒寻欢,我说了很多次都没有用,请问这种人还有药可救吗?虿答:那个药就是你自己,你不救他谁救他?你学佛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要很有耐心的去度他,他就是你度众生的第一对象。芆问:家人都不信佛,请问要如何弘扬佛法?又如何处理老人后事?肄答:帮助众生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将佛法介绍给一切众生。家人都是你度众生的对象,而且家人可能特别难度。既然做一家人,总是有缘,如果没有缘,绝对不会变成一家人。因此,你要有善巧方便去帮助他们,最重要是你自己学佛后的身心变化,如果家人觉得你学佛变了一个人,变得令大家欢喜,令人赞叹,他们就会来学佛了。莁这必须要有智慧、善巧方便。佛跟我们讲的四个原则:‘四摄法’,‘摄’就是摄

关于生活的问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59 KB
  • 时间2019-04-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