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82158周洁茹金融91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让各种有关经济和金融的词眼进入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股指起伏,银行业危机,黄金价格,中国政府和国民不再只迷恋于经济增长率那个简单的数字,而是开始放眼世界,关注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又会产生如何的影响。本文在分别分析目前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经济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综合阐述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背景,最终提出作为个人应当采取如何的措施已应对危机又或者抓住机遇。关键字: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影响;应对措施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形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主要国家表现出难得的合作精神,联手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从而避免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和世界经济的全面衰退。转眼2012年,随着各主要国家相继完成领导人换届或更替,世界进入新的政治周期。目前,金融危机并未真正终结,但各国共同应对危机、挽救全球经济的政治氛围已荡然无存。从这个意义上看,世界经济的确已经步入一个新时期,即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面临的经济形势不同,各国经济政策出现分化倾向。为摆脱危机,恢复增长,发达国家多采取了宽松政策,大量投放货币。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对欧洲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的局面,无法继续仰赖出口拉动,便转向刺激国内投资与国内消费。因此,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大都“稳中带松”。美国率先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目前来看,至少在推动股市方面,这一政策已经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标准普尔500”和“道·琼斯工业指数”都已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的高点。但美国经济形势也不全然乐观,财政赤字、政府债务和联邦预算等问题仍在困扰着美国政府。日本自去年底安倍晋三政府上台后,采取了一种极端冒险的政策,大幅推低日元,以推升股市,竟也立竿见影、功效显著,但中长期看蕴含着巨大风险。首先是日本绝大部分能源均依赖进口,日元大幅贬值使得能源成本大增,削弱企业竞争力;其二是欧美经济疲弱,中日领土之争持续,使得通过日元贬值提振出口的作用大打折扣;其三,日本政府债务巨大,日元也没有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无法承受通货膨胀。因此,日本经济恐怕会在量化宽松的“烟花绽放”过后,继续迷失下去。欧洲经济仍陷于衰退之中,紧缩货币和财政措施使得经济形势雪上加霜。日前爆发银行业危机的塞浦路斯,最终不得不依靠欧盟和IMF的救助才免于经济崩溃。除了塞浦路斯,欧元区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也亟待救援。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说,欧元希望挑战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宏图,至少“倒退了一代”。其实,长期以来,国际经济学界对发达国家所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一直都未形成一致的看法。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量化宽松政策虽然是中央银行的一种创新,但毕竟是不得已而为之,势必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而其他国家对于美日近来的量化宽松政策也是非常戒备,以防受其所害。就目前形势看,美日的量化宽松政策其实是在缓解自身危机的过程中,把危机隐蔽地转嫁给了其他国家,增加了世界经济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美日在量化宽松中所发行的大量货币,不可能全然被用于刺激投资和消费方面,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流向短期内最能获利的领域。观察市场可以发现,近来热钱多流入美日股市和美国房地产市场,这也是美日经济恢复预期较好的直接原因。棉花、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国际价格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也是量化宽松政策引
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及其应对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