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上海的经济斗争 上海是我国现今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同时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自19世纪后期划分出西方租界以来,上海凭借着先天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面向世界开放的第一端口,此后上海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经济重镇。也因为其重要的经济地位,让很多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上海,上海自近代以来的历史,几乎就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缩影。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已经失去了对这一中国经济重镇的控制,也是国民党军队在全国范围内溃退已经无法避免的一个反映。上海解放,对中共政权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正是在该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主要任务转变成为恢复生产建设,恢复经济。上海的经济恢复和建设,影响着整个中国的经济建设。鉴于上海重要的经济地位,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围绕着上海展开了一系列的经济斗争。同时,阻碍着中国共产党进行经济建设的,还有上海本地的旧既得利益团体等。本文旨在回顾与探讨解放初期上海的经济斗争,并挖掘其历史意义。,已经满目疮痍,经济建设和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上海人民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剥削与压迫下,经济状况恶化,生活十分困苦。“解放前夕,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工业生产实际陷入半瘫痪状态。%的企业在勉强维持开工生产。机器面粉业的产量只相当于内战爆发前的1/10,机器业工厂企业停产,停工的在80%以上。轻纺业是上海最重要的工业系统,其产值平均占上海工业总产值的74%,其纺织品的贸易额大体占到全国总额的50%,但此时因原料供应困难,销售市场混乱,也走到绝境。1950年3月全国15个大中城市25种商品的批发物价指数比1949年12月上升了126个百分点在最大的城市上海,批发物价指数比10月上旬提高了326%,严重时每天涨幅达20%-30%(注1)”经济形势如此严峻,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第一,受旧上海通货膨胀影响。在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统治者为了攫取财富支持战争,掠夺上海人民巨额的黄金,美钞和白银。强制并大量发行金圆券,导致上海物价飞涨,恶性通货膨胀使人民吃尽苦头。上海解放之后,群众仍心有余悸,这种对通货膨胀的历史性恐惧使他们纷纷用手中的人民币去换购银元和抢购商品。第二,投机势力和不法资本家的破坏。上海是投机活动的中心,解放前夕,全国大约有50万投机资本家,其中30万在上海。解放后,他们利用新中国经济暂时困难之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扩大了供求矛盾。第三,国民党破坏捣乱和西方国家经济封锁。为了瓦解新中国政府重建经济的努力,国民党军多次派出轰炸机轰炸上海,并联合西方国家封锁航道,致使上海进口工业原材料的渠道被切断,迫使工厂停工。面临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对策。然而新生共和国政权在城市经济建设当中缺乏经验,当时并未能立即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中共是否具有治理大城市的能力?巩固政权比夺取政权更为艰难,经济建设比军事战争更为复杂。毛泽东就曾经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的讲话在上海刚解放时,由于大陆尚有大量的国民党残部,新政府未能将更多精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海的经济问题并未能立即得到有效的解决。 从当时的情形分析,究竟应
解放初期上海的经济斗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