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滨湖人物-高攀龙.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腿滨湖人物螅高攀龙蒃政治家。生于并工作于五里湖畔。螀腿一、少习程朱膆高攀龙(1562-1626年),初字云从,后字存之,别号景逸。其七世祖孟永公始迁居无锡的东南隅的五里湖畔。祖父静成公,被举为孝廉,曾任浙江黄岩县令。生父继成公,生有五个子女,高攀龙是老二。静成公的弟弟静逸公无子,于是将高攀龙过继为嗣子。芅高攀龙从小就“言动不苟”,喜欢读书,而且非常懂礼节。他6岁开始读书,12岁学写八股文。15岁时,师从同邑的茹澄泉、许静余,“以学行相砥砺,暇则默探诸儒语录、性理之书。”正如《明史·高攀龙传》所说:“少读书,辄有志程、朱之学。”被当时的人称作是“第一流人品”。21岁中举,主考官对他相当欣赏,“一见以天下士期之。”他中举以后,并没有在学业上放松自己,而是每天给自己严格规定学习的内容,并且在卧室到每天经过的处所墙壁上,都贴上各种警句,以免自己有所懈怠。此外还写了《日鉴篇》,每天对自己的德业情况进行考察。万历14年(1586)他25岁时,无锡县令李元冲聘请了江右学派的罗懋忠和顾宪成到黉宫讲学,吸引了当地的许多士绅。高攀龙非常兴奋,“始志于学”,“于是早夜孜孜,以全副精蕿神用于止敬慎修、存心养性、迁善改过,间而学始有入门矣。”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高攀龙确定了他的治学方向。艿万历十七年(1589),高攀龙28岁时,中进士。当时他所在考场的考官赵南星在他的考卷上写了这样的评语:“此卷似知学者”,认为他学有所得。他在京期间,与同门薛敷教等人经常聚会,探讨学问,互相劝勉,“所见益远以大,所得益深以邃。”不久,他的嗣父去世,他星夜赶回家中,为嗣父守制。三年中,每天以讲学会友、释经阅史为务,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修养,为日后成为一名政治家和思想家奠定了基础。薇二、初露锋芒蚃万历二十年(1592),高攀龙服满后起复,到京师谒选。此时的明王朝已经进人了衰败期。尤其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明神宗在万历十四年(1586)以后,便以种种借日拒不视朝,开始了长达34年的怠政。由于神宗长期不理政务,加之党派纷争,宦官横行,致使朝政混乱,国力日衰。面对这样的政局,高攀龙希望能放外任。他在给生父的信中说;“男观今日时事日非,天下事无一可做,稍酬生平,惟有守令耳。部官悠悠,坐老岁月,不若乘此年力做一出头,以后可迎刃而解。”并表示自己可以做到“严不至激,和不至随”,“爱民好士,一介不取”。但是他未能如愿以偿,而是被任命为行人司行人,从此开始了他曲折坎坷的政治生涯。薂行人司行人执掌传圣旨、行册封等礼仪性的事务,比较清闲。高攀龙在此期间,大量阅读行人司中丰富的藏书,尤其是仔细研读了二程、朱子的著作和明朝山西大儒薛文清的《读书录》,“手自摘抄”。他尤其赞赏薛文清“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的处世态度,以后自己行事必求无愧于这一原则。他在读书时,编写了《日省编》,将先朝大儒的语录附在《大学》章句之下,作为初学者的指南。明朝自王阳明提倡心学后,许多人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针对这种情况,高攀龙又将先朝大儒有关儒、释差异的言论汇集成《崇正编》,以端正学风。也就在这一时期,高攀龙感觉自己读书虽多,但心得较少,于是采取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的方法,涵养德性。此后几十年,从未间断。可以说,高攀龙之所以能不以自身的进退为怀,坦然面对政治生活中的腥风血雨,达到崇高的道德境界,与他长期修身养性的功夫是分不开的。荿高攀龙任职不久,就有四川佥事张世则上了一道奏疏,抨击程、朱之学,并将自己所著《大学初义》献上,要求神宗将之颁行天下,高攀龙一向笃信程、朱之学,因此在《崇正学辟异说疏》中,严厉驳斥了张世则的言论。他认为是否提倡程、朱之学,不仅关系到学术的邪正,更关系到教化的兴衰。因而要求神宗皇帝“明诏中外,非四书五经不读,而不得浸淫于佛老之说;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而不得淆乱以新奇之谈学”,以使“人心贞一,教化大同”,达到天下大治。这道奏疏得到了皇帝的嘉奖。蚄不久,为了改变明王朝内忧外患并存的现状,高攀龙又上了一道《今日第一要务疏》。在奏疏中,他提出要改变明王朝岌岌可危的形势,首先必须正本,即端正“人君之心”。其次,他提出了“除刑戮”、“举朝讲”、“用谏臣”、“发内帑”四项具体措施,以革新政治。他的一片忠心未能打动皇帝,这道奏疏被皇帝留中不发。莅万历二一十一年(1592),正值六年一度考察京官的年份,由于该年是农历癸巳年,故称癸巳京察。主持癸巳京察的是吏部尚书孙鑨、左都御史李世达和考功司郎中赵南星。他们严格执法,不徇私情,将一大批不称职的官员降职或罢免,得罪了首辅王锡爵等权贵。在激烈的斗争中,孙鑨告老还乡,其他人或降或斥,朝廷上正直的官员为之一空。高攀龙为此愤激不已,于11月上《君相同心惜才远佞以臻至治疏》。疏中说:“臣观汉臣诸葛亮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

滨湖人物-高攀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19-04-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