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北频道(2009-12-0913:58:34) 稿件来源:三河市燕郊小学 [产生背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不知给予了他们多少的爱。然而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爱的误区",许多家长只会一味地付出,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两会代表委员在呼吁感恩教育,深圳倡议设立"感恩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机构规划了《全国中小学感恩教育活动的研究》课题和实施指南。 根据当前小学生中独生子女感情淡薄,以自我为中心,道德缺失的现状,我校开展了"感恩的心,感动你我"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氛围,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培养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的真谛! [主要做法] 召开演讲,让学生懂得感恩:2008年3月,我校聘请北京"爱心"公益演讲团,到我校为师生做"感恩教育"演讲,并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加我们的活动。演讲中,演讲老师声情并茂、栩栩如生的讲话,让在场的全体老师、学生和家长如身临一个个故事情节当中,当进行到老师--学生、家长--孩子互动环节时,演讲老师带领学生们高呼"爸爸、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恩人!感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亲爱的老师,你是我生命中的恩人!感谢你对我的教导之恩!"在场的所有人员:学生、老师、家长一次次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养之情。 做件好事,争当孝敬的好孩子:组织学生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感恩作业"。如:每天为父母倒杯水、每天为家里洗碗等等。同学们纷纷将感恩心情付诸行动,为老师、家长、亲友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在学校,送老师一张自制的贺卡;在家里,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拖地板、第一次做饭……体验之后,同学们发现做父母和老师都很不容易,"他们真幸苦!",这是同学们共同的感悟。 写篇文章,争做生活模范:以《感谢》为主题作文,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眷恋,表达感恩之情。老师布置写作后,对它们进行评选,评出优秀文章。学校广播站每日播出一篇优秀文章,同时还将其汇编成册,供全体师生交流学习。 开次班会,争做学习先进:以"感受关爱、勤奋学习"为主题,精心策划组织召开班会。在班会课上,不少同学第一次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讲出了对父母、亲友的爱,真情的流露,让同学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既加深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理解,更使同学们深受教育,他们知道了要珍惜父母、亲友对自己的关爱,更要以勤奋学习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 进行一次集体活动,做个环境小卫士: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慰问孤寡老人、烈军属,以及保护环境的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到道德实践活动中,全班学生上街进行清理"牛皮癣"等环保活动。深入到福利院、公共场所开展慰问及环保志愿者活动。 开展感恩活动,情谱关爱之曲:2008年5月
学会感恩 学会做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