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答题技巧掌握知识量最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答题技巧的不同可能使总分相差10到20分。政治的考研试卷中大题的分值占百分之六十,而实际上大题也是技巧性最强的题型。下面向大家介绍大题答题三步曲:第一步:看完问题,回到材料分析,看下涉及哪些理论,哪些知识点,统统写上去,只要有关联的都写上去,那些不敢确定有没有关联的有些犹豫的也写上去,因为多写是不扣分的,而少写则要扣分。各个理论之间可用a,b,c。其实我们要记的东西就是这些理论和原理了,我们知道其实政治的理论是很简短的,特别是马哲与马经部分。比如,涉及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这个理论,我们只需要写“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样就可以了。理论之间当然可以用些连词来衔接这样文字不会很生硬。纵如,“唯物主义认为”“我们知道”“而且”等等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第二步:写完了涉及的理论和原理了,恭喜你,你一般得到这个问题差不多一半的分值。这个时候你就是联系材料了,记住,材料是给你分析的,无论题目有没有要求你按照材料,这一步工作你一定要做。第二步的工作就是用材料中的内容把第一步写到的理论和原理再复述一遍,也可根据需要做适当的加工。做完第二步,你可得到七成,八成的分数了。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第三步:联系实际,并结合自己的话再次论述和完整答案。有些问题本来就是要求结合实际的,没有要求你也可以这样做。第三步其实就是个人的发挥问题了,这个有一到两成的分数。这三步做完应该就是比较完美的答案了,不漏知识点,十分可得八分以上。如果字迹清晰,并且条理清楚的话,就可能是满分。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下面以最新真题为例题目要求: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辨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6分)(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4分)答案要点:(1)华佗对症下药的故事涉及的辩证法基本范畴主要有: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它揭示和反映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现实中因果关系的表现是多样的。两府吏生病,饮食过多、受凉感冒是原因,头痛发烧是结果,是异因同果。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根据的一对范畴。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人们可以通过现象认识本质。华佗通过望色、诊脉认识了两人发烧的不同原因,就开出了不同的药方。(6分)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求我们具体分析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华佗对症下药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分清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和联系。(4分)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解读】(1)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以及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和运用。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2)华佗“对症下药”这个故事出自《三国志》中的《华佗传》。(3)第一问采取演绎分析法回答,首先回答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因和结果中还可以回答因果关系的多样性,有一因多果、多因多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华佗看病的故事。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第二问首先回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以及其理论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阐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材料一我国2007年4月—2008年11月CPI及PPI增长趋势图年月增长率注:CPI(消费物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的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一般认为,CPI的增幅大于3%时,就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PPI(生产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标。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材料二我国经济自2003年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速度从2003年的10%一路上涨,2006年突破
考研政治分析题库答题库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