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探访绵河水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探访绵河水磨-旅游管理探访绵河水磨 石头层层不见山,路程短短走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大雪纷纷不觉寒。文·图/梁有权这则儿歌化的谜语我不知从奶奶和母亲那里听了多少遍,它也在每一个儿时的伙伴中流传着。我的童年是在闻名中外的娘子关度过的,水边生,水边长,河边游泳滑冰、摸鱼捞虾是最开心的事,还有那长年吱吱呀呀转个不停的河磨,就像一首永不停息的童谣伴着我成长……时光流转,转眼间已入不惑之年,每次经过绵河岸边,发现那些陪伴我儿时记忆的河磨早已远去,只有那些在河边零星散落的破旧磨房及随意遗弃在墙角草丛的石磨盘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听乡民说,这些水磨的停歇主要是政府出于环境保护的原因,考虑磨木粉需要大量砍伐山上的灌木,破坏生态环境,这才叫停了河磨这个产业。近日我到井陉采风,看到井陉绵河两岸还零零星星存留着一些水磨在运转,于是重新勾起我童年的回忆来了。水磨农耕文明的历史见证者水磨是用水力作为动力的磨,大致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水磨分为卧式水磨和立式水磨两种。卧式水磨是一种将水轮水平放置在水流下方,靠巨大的冲力来推动。此种方式适用于有一定落差但水量不大的地方,利用流水的巨大势能推动水轮转动,通过轴将动能输送到磨盘将米、麦、豆磨成面。立式水磨适用于水面宽阔,水流平缓的地方,它可根据水势的高低大小,采取不同的措施增加水流速度来提高水磨的效率。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正定府志》中的《风俗》一文讲述“井陉山多地少……其滨河者置水磨于急流。”而《井陉县志料》记载:民国年间,井陉境内的绵河长约百里,而且上游水流湍急,水势凶猛,沿河乡村设置水磨经营水力加工业者,有一百三四十家。在近代机器磨坊到来之前,水磨是最方便、最省力、最先进的磨制工具之一,它较好地利用了水能,为古代人民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它对人类的农耕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水磨中运用了大量的轴、轮等机械设备,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在机械应用上的智慧。绵河水磨的前世今生发源于山西寿阳的桃河与发源于山西盂县的温河在娘子关会合后称作绵河,与娘子关河谷汩汩流出的百眼清泉汇集一起,浩浩荡荡,横穿被称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的井陉,经过南峪、蔡庄、乏驴岭等地在北横口与南来的甘陶河一起汇成冶河。这里水量充沛,山谷开阔,蕴含了丰富的水力资源,为绵河水磨的衍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水磨也成为和百姓联系最密切的水利工具之一。历史上,绵河上的水磨众多,人们利用流水冲动水轮旋转的原理,替代畜力、人力推动磨扇运转,或者碾磨粮食,或者碾磨林榔灌木为粉,用于制作佛香。绵河水磨在结构上主要由压扇、磨盘上扇、磨盘下扇、轮柱、水轮、铁蒺藜(锥股)、木筛、连杆、粮斗、立柱等部件组成,都修在河的岸边近侧。当选定地址后,砌碹石洞,洞下流水,洞上搭起房屋。制作圆形水轮平卧洞下,轮柱直通屋内与石磨的下扇相连。水由洞旁入水口流入,冲击水轮旋转,带动石磨下扇放置,石磨上扇用铁链紧缚在木桩上,如此使得所磨的材料由上扇徐徐流入石孔中经过石磨的摩擦,成粉而出。上世纪70年代,随着全国兴修水利工程的开展,山西省将娘子关大部分水源抽回本省境内,绵河水也被井陉县“引水上山”灌溉农田,所以绵河时常出现断流现象,遇有汛期洪水暴涨,水磨就不得不停产。再加上电力机械磨面的普及,也加剧了沿用多年的绵河水磨的消亡绝迹。吴忠义,绵河水磨的默默传承者顺着307国道一路向东,绵河两岸长满了片片芦

探访绵河水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漫山花海
  • 文件大小156 KB
  • 时间201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