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审美教育论文.docx摘要中国画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具有独特而强烈的艺术审美风貌。在当代高校的中国画教学中,对中国画的教学不应单单是对技法的教授,更应注重在教学中对中国画的审美教育,这不但可以提高和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及认知程度,更能提升他们对我国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在之后的中国画创作中运用这种审美来创作和探索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对中国画的审美教育在当代高校教育中应该被提上日程,也应该被更加重视。关键词中国画;审美教育;高校教学在目前的高校中国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在具体绘画技法上对学生的指导,而忽略对中国画的审美教育。这就使很多学生在面对一张中国画作品时不知道如何对其进行审美并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绘画养分,进而导致学生在之后自己进行创作时不能分清什么样的创作才是精彩的作品,对自己的绘画创作也没有信心,没有具体的创作方向和头绪,所以,在高校教学中,只有首先使学生明白如何对中国画进行审美,才可能使他们在今后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把这种美继续延伸和表现出来。陆俨少先生在《画语录》中曾说过学画要做到四个多,即看得多、听得多、想的多、画的多。笔者认为,陆俨少先生的这段话道出的就是学习中国画的几个关键要点,即看、听、想、画。其中,他把看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听和想,而把我们平时上课时候最注重教授给学生的画放在了最后,这也正说明了在学习中国画时看——也即对中国画审读和审美的学习及提升的重要性。以笔者自身这些年的高校教学经验来看,看是目前在高校中国画课堂教育中较为薄弱而且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教学环节,而这个看具有深刻的含义,更确切地说可以称之为读——当我们面对一张精彩的画作,我们不能走马观花或蜻蜓点水般对绘画匆匆地一眼带过,而是要对画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要慢慢体会其中的美,要静下心来,认真地读画,慢慢地以中国画的专业视角分析画面,要找到画面审美的可取之处,这其实也正是对画面进行审美的过程。一、中国画审美教育之读笔墨西方绘画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渗入对我国现在高校的中国画教学模式影响很大。在学生进入高校前对美术方面的学习统统是素描、水粉、速写,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年,也往往开设有素描、色彩、速写等西方绘画的基础性课程学习,之后才是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学习。这种学习顺序对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存在一定的益处,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弊端——这种教育模式可以使学生了解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绘画语言、观察方法,使学生了解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和进程,可是也往往会使学生先入为主地全盘接受西方绘画理念,不能把所学西方绘画理念为画中国画服务,甚至影响和阻碍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在高校国画教学中,我们必须使学生明白,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在对所描绘物像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上也存在极大的差异,中国画是我国民族高度智慧的结晶,它有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传统绘画的材料和理念有其自身独特的审美方法和审美形式。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中国画笔墨关系的认识。中国画是一种以水墨来表现物像的绘画方式,它以毛笔蘸水和墨在宣纸上通过用毛笔的笔锋、笔肚、笔根配以中锋、侧锋、逆锋、轻重、提按、顿挫、转折等动作来创作。中国画的笔墨,不但注重对自然的刻画,也注重对画家内心世界的表现和笔墨自身的变化气象的表达。它追求的是一种笔墨心象。所谓心象,即在物体没有出现在绘画者眼前的时候,绘画者心里对该物体的印象和
中国画审美教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