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进校园征文浅谈廉政文化进校园曾江民对于廉政文化进校园,有人认为,廉政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没有关系,“大人生病,小孩吃药”,是本末倒置,完全不对路;有人认为,让学生接受警示教育,过早接触社会阴暗面,是“未识芳草,先尝毒草”……古今中外的实践证明,最有成效的教育,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从娃娃抓起,一是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廉政文化进校园,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让廉洁的种子在校园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我校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廉政文化进校园是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增强人格魅力的需要,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廉政文化进校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一些青少年受不良文化影响,读书的目的就是期望做大官、发大财,享受生活,于是,贪图安逸、追求奢侈、攀比名牌,以至凌强欺弱,贿选作弊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虽然这只是少数现象,不禁令人担忧、发人深思。不可否认,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腐败习气已经侵入到校园,影响到孩子,这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人的廉洁素养并非与生俱来。古代思想家墨子说:“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就说是人生下来就像洁白无瑕的丝,染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同样道理,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思想将决定人生的走向。一个人小时候的品德和素质教育至关重要。一旦健康的理念扎根在心灵深处,成为个人行动的指南,将会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政教育,把反腐倡廉意识渗透到学校各种相关的学科教育中去,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一个廉洁环境显得十分重要。“防腐疫苗”应从娃娃打起才能嬴得主动。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判断是非能力较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易受腐朽现象的侵蚀,不良意识一旦形成,很难纠正。对他们廉政教育,可以形成先入为主的效应,使其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和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使“清正廉洁”成为每个人立身立业之基,无论今后从政、经商还是从事其他职业,“清正廉洁”的理念都会根植于脑中。香港的廉政工作之所以卓有成效,得力于执法、教育、预防“三管齐下”的反贪策略。其中,教育的功能在于改变社会风气,推广诚信文化,加强青少年的廉政教育是香港廉政公署工作的重点。青少年身上都存在“建设型”或“破坏型”双向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开展廉洁教育进校园,让孩子从小具有抵抗腐败的免疫力,以确保成长为健康的社会主流力量,使“敬廉崇洁”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之源,对今后社会发展大方向具有战略意义。廉政教育就是培养青少年诚实守信,廉洁办事,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贪小便宜,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廉政文化进校园是教师增强人格魅力的需要当今社会,新旧体制转换带来了价值观的碰撞和体制规范的失衡,少数教师由于受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的影响,经不住物质的诱惑,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丧失了应有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以教谋私,见利忘义等不廉洁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削弱了学校育人的效果,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社会形势要求教师廉洁从教。廉洁,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教师形象的感人魅力。廉洁是师道之前提,立教之根本。廉洁所持,道之所存
浅谈廉政文化进校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