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桃花们”的桃花梦
两朵“金花”
从贵阳出发去见石丽平那天,正遇上初夏的一场大雨,被雨水冲洗过的武陵山脉满目葱茏,连绵不绝。
5月的梵净山,珙桐树上的鸽子花开得正艳。因其花美丽奇特,好像白鸽舒展双翅,人们取名为鸽子花。石丽平公司产品的注册商标就是“鸽子花”。
苗族的刺绣艺术在贵州历史悠久,清《开化府志》上就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的记载。
石丽平家乡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绣构图严谨,色彩鲜明,苗女们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鲜活灵动,广受欢迎。如今,松桃苗绣已经走出村寨,走向世界。
在距离松桃县城200多公里的三都水族自治县,韦桃花也在用细细的银针绣出人生的梦想。
在这个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里,水族马尾绣已传承千年。其独特之处在于绣花线是用丝线缠绕马尾做成,使绣品具有浮雕一般的立体美感,被誉为“刺绣艺术的活化石”。
2006年6月,水族马尾绣和松桃苗绣同时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韦桃花作为水族马尾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经在奥运会、世博会现场秀艺,还远渡重洋到意大利演示马尾绣技法,把水族的这一传统技艺传播到海外。她还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给数千名水族绣娘带来了就业致富的机会。
同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石丽平和韦桃花,都有一手精湛的绣艺。石丽平很小就跟着母亲和奶奶学习苗绣,奶奶是远近闻名的刺绣高手。韦桃花5岁就跟着母亲和奶奶学习缠绕马尾线,13岁时母亲就让她参与做马尾绣背带的绣片,背带是马尾绣制品中的最高境界,一般小姑娘根本无法胜任。
一个梦想
石丽平和韦桃花拥有不同的人生境遇,但她们殊途同归,拥有共同的人生梦想。
读过书上过学的石丽平,17岁便当上了乡文化馆长,以后又做过松桃电解锰厂团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矿业公司总经理,多年的事业拼搏,她苦过甜过哭过笑过,却从未忘记弘扬家乡苗绣的梦想。2005年,已是松桃自治县政协委员的她在提案中呼吁:要让民族刺绣产品走向市场。
韦桃花则是一名普通的农民,长年厮守着家乡的山山水水,过着平静而不乏艰辛的生活。如今,这两个对传承千年的本民族刺绣情有独钟的“姊妹花”,都在带领家乡姐妹们绣出心中梦想,走上富裕之路。
笔者见到石丽平时,足蹬绣花鞋的她正在接待客人。200多平米的公司展示厅里,靠墙摆满了各种获奖证书和奖杯,中央展台上服装、披肩、壁画、摆件、土布等产品琳琅满目。房间的一个角落,三个苗族绣娘正安静地飞针走线,花鸟鱼虫在她们手底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2008年12月28日,石丽平成立了以“传承文明,留住手艺”为宗旨的贵州省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翌年,公司选送苗绣、银饰、服饰等产品参加贵州省“两赛一会”、“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等活动,获得各种奖项,显示出超强实力,订货的客商纷至沓来。具有强烈市场意识的石丽平看到了传统民族产品的巨大市场潜力,她下定决心:打造一个以松桃为中心的武陵山区苗绣基地,让万千苗族妇女通过刺绣走上富裕路,让“鸽子花”开遍五湖四海走向世界。
以发展促传承,石丽平的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如今,松桃28个乡镇130个民族村寨中有上千个家庭3100名苗族绣娘都在为公司完成订单,。目前,公司已有员工260多人,其中省、市级工艺
“韦桃花们”的桃花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