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跑马拉松的时候……
2014 年1 月2 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于上午8 时鸣枪开赛, 万人的参赛规模创下历届之最马拉松热
2014年1月2日早7点30分,离普通马拉松选手起跑还有半小时,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已经挤满了人,大家伸着脖子看天上盘旋的飞机,觉得航空摄影能扫到自己了,就欢呼一下。
根据官方文件,!戛纳电影节举办地戛纳小镇也就这么多人了。
赛前在厦门体育中心领个人物品,全程马拉松的队伍蜿蜒漫长,队伍里的人左腿换右腿、右腿换左腿。这番景象不陌生,2013年10月20日北京国际马拉松举办前,奥体中心里全马领个人物品的队伍也如此。常年跑北马的人会有些意外:“怎么回事儿啊,早年前哪儿这么多人?”
是啊,为什么这么多人?
2013年末的两场重要赛事——上海国际马拉松和广州马拉松全马名额一抢而空。转过年来,2014年3月30日举办的郑开国际马拉松的网上报名已经找不到全马选项了,有报上名的网友说已经报满了。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不便。赛事起点的旅馆爆满,下手稍迟就意味着只能住远点儿或者多付钱。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的一家锦江饭店特地在这一天涨价,当然必须公平地说,感谢他们把赛事当天的退房时间推迟了两小时,好让跑完的人赶回来洗个热水澡。
这种不便,其实一直存在,只是现在越来越不便了,不便到甚至有恐惧感。北京马拉松出发点在天安门广场,庞大的人群要挤进地下通道,然后进入广场中心检录。随着人群塞进地下通道那一刻,你只能祈求别发生拥挤踩踏。这种感觉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瓷实的人群中重新出现。
1981年第一届北京马拉松只有80人参赛,到了2009年接近3万。2005年第一届厦门马拉松参赛人数是2130人,。
跑步的人越来越多,难道我们是人类历史上最热爱健康的一代吗?似乎不能这么下结论,人类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多垃圾食品,屁股也从来没有在一张椅子上待过那么久,古人的作息随着太阳的起落,而熬夜是现代人生活的通病。
跑步人多的一个可能原因,是人们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确实有所改变。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马拉松举办地和商家不遗余力地推广也起了很大作用。2013年中国马拉松年会上宣布,2013年中国境内举办了39项中国田径协会认可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比2012年多了6场,参赛人数超过75万,2014年还将增加7项赛事。各地争相创办马拉松比赛原因众多,但为城市或者地区增加名气肯定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创纪录的参赛人数是很好的一个宣传点。
为此,很多比赛到了超负荷的地步,组织无法完善,2013年扬州半程马拉松跑完后,选手拿芯片换押金,队伍能排好几个小时。所以厦门马拉松一次性芯片不用押金不用退换,真是造福了选手。极速与马拉松高潮
除此之外,早有研究者分析,还有更深层的社会心理原因。
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Christopher McGougall)2009年写的《天生就会跑》(Born to Run)长期占据了亚马逊的畅销书排行榜。这本书描述了墨西哥北部一个神奇的族类塔拉乌马拉(Tarahumara),他们很少见人,却是世人所知的跑步世外高人(随着书籍畅销他们更有名了),一群现今顶尖的跑步高手特地跑去跟他们较量。
在书里,他回顾了美国历史上几次越野
当我们跑马拉松的时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