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改中教师作用的发挥“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职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广泛开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模式就是通过创设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将实验实训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整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这种将理论教学、实践训练融合一体的教学方法,打破了理论和实践分离的传统教学及评价模式,通过直观的、形象的教学活动,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对优化职校专业课程授课效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现教、学、练一体,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突出的作用。本文试从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角度来谈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正确认识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的地位教与学这两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我们通常在教学中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说既要强调学生的重要性和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动引导作用。教师应主要考虑怎样“教”才能促进“学”,重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为“学”服务。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意识,又要发挥引领方向的作用,保证课堂教学秩序井然地进行,应该是“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全盘包办”,力争做到收放自如。但不能忽视的是,在专业课堂教学实践中,往往由于把握不准分寸,经常出现进退失据的现象,甚至走向了两个极端。如有些教师的教学中,只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实训操作,教师沦为了旁观者,教师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效果不彰;也有的教师仍旧保持旧习惯,以我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进来,沦为了填鸭式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此,正确把握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发挥引导、启发、点拨甚至纠偏的作用,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二、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发挥“理实一体化”教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但必须强调的是,教学的所有环节必须在教师的掌控中,必须把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否则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费时费力。笔者认为,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一)教学准备环节备课是教学准备环节的主要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能吃透教学大纲,熟练掌握教材内涵,把握实训内容的核心以及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要掌握学生技能的情况及学习习惯,有的放矢地设计课程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不可否认,理实一体化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真正需要“双师型”的素质。教师必须具备与所教专业课程相近的职业实践经验,了解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所从事岗位的实际要求,从而在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的内容、难度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安排。需要指出的是,专业教师还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当前很多专业教材并不适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教师要有选择教学参考资料的能力,能根据学生实际对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笔者认为,针对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坚持以任务驱动、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在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突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根据教学目标,依据模块化、项目化的要求及项目课程标准,编写出一系列项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或者对教材结构与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编制适合自己学校条件的校本教材,这样就可以减轻教师备课的难度
理实一体化教改中教师作用的发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