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管子·幼官》中教的兵学思想.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管子·幼官》中教的兵学思想-中教数据论文《管子·幼官》中教的兵学思想 陈依(南通大学文学院,南通大学管子文化研究所,江苏南通226019)摘要:《管子·幼官》体现了齐国称霸中原的战略思想并提出了部分具体战术,是《管子》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略思想上,《幼官》宣扬因义而兵,惩罚不义之君。《幼官》对“义”的强调符合中原诸侯排斥异族的心理,适应当时的道德要求。同时,出于财力、物力、人力以及盟国关系的考虑,《幼官》意图不战而霸,体现出兵家的理想追求。在战术上,《幼官》要求从严治军,包括明确治军号令、领兵之将、军政建设和征战之卒。《幼官》强调用兵要重视计谋,知己知彼方可想出奇计。为了保证奇计得以实施,保守军事秘密非常重要。另外,《幼官》还提到顺时而动和武器装备等方面的内容。关键词 :管子;幼官;兵学doi:—:E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158—04收稿日期:2015—09—16作者简介:陈依(1992—),女,福建莆田人,南通大学文学院,南通大学管子文化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诸子。今本《管子》是经刘向校订、分组之后流传下来的,刘向将《管子》分为八组:“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篇”“管子解”“管子轻重”。刘氏的分组依据现不得而知,且《管子》非一人一时之作,各组别及篇章的完成时间也不尽相同,诸家对管子成书时代的考据之论亦各有异,笔者同意张固也《管子研究》等论著对《管子》成书年代的考证结果,即《管子》为齐国稷下学宫管子学派的著作,“经言”组是管子学派的经典学说,成书时间主要在春秋末叶至战国早期,早于其他组别。本文即以春秋末、战国初的齐国作为历史背景展开论述。《管子》版本众多,本文以黎翔凤的《管子校注》[1]为主要文本。《管子·幼官》(以下引用只注篇名)属于“经言”组,其内容包含政治和军事两大部分,本文仅就军事部分进行论述。《幼官》中的军事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学思想,是《管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官》所体现的兵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因义而兵《幼官》曰:“大胜者积众胜,无非义者,焉可以为大胜。”《幼官》认为得胜者的行动必然应该符合“义”的要求。义者,谊,即合理的道理与行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今时所谓义为谊。”[2]《荀子·议兵》解释得更明确:“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3]合理的道理、行为即不乱。用兵要使天下安宁,使天下事务的运作呈现出“义”的状态,使百姓安乐。古代用兵讲求用兵之道与形兵之法,即现代军事语境中的战略和战术。“因义而兵”便是当时的首要用兵之道。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落,中原诸侯不仅内乱混战,而且受到蛮夷戎狄的侵扰。为使中原相对稳定,齐共处。齐国由于有利的地理形势和强大的国力,具有成为盟主的可能性,为了使这一政略由可能变为现实,齐国打出“义”的旗号,以稳定和领导中原诸侯国。第一,用兵以“义”是为了惩罚不义,弘扬正义。《幼官》明确表示:“至善之为兵也,非地是求也,罚人是君。”用兵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夺土地,而是为了惩罚不正义的国君,维持社会正义,维护合理的道理与行为。根据这一战略思想,齐国提出“尊王攘夷”的号召,采取睦近攻远的策略,团

《管子·幼官》中教的兵学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行舟
  • 文件大小81 KB
  • 时间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