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我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和影响。第一节说明我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背景——我国已经成为对外贸易大国。第二节介绍我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我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反倾销调查的最大受害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遭遇的保障和特保措施也越来越多,外国对我国发起的反补贴贸易救济调查形势也日益紧迫。第三节,剖析我国遭遇如此严峻的贸易摩擦的原因,这些原因分为两个方面,外因和内因。世界市场上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是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外因,而我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内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出口商品结构的特征和出口市场地理分布过于集中;,外贸的增长方式粗放;再次,在贸易争端中处于不利地位,削弱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争端中的竞争力;最后,企业的自我防护意识差,预警机制还不完善。第四节对国际贸易摩擦给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全面的探讨。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干扰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其次,贸易摩擦严重损害了我国产业的利益;再次,贸易摩擦给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不利影响;最后,贸易摩擦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论文的第四章从防范贸易摩擦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对策——构建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本章首先从理论角度概述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在对国际贸易摩擦预警的理论概述的基础上,本章的第二节分析了目前我国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运行现状。目前各地政府部门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建立了区域性或重点产品的监测预警体系,它们在指导企业正确运用贸易救济措施、帮助调奁机关开展立案调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开发完成的“”,广州市外经贸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启动的“广州市大类出口商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自运行以来,在指导地方企业应对其监测产品的国际贸易摩擦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好的预警和1防患作用。入世以来,我国还建立了六大行业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这六大行业分别是汽车、化肥、钢铁、纺织品、电子信息产业和机床行业,它们在保护我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预警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表现在:预警机制的地方性强,监测产品的范围比较狭窄,行业协会在这些预警机制中所起到的作用还非常有限。第三节是借鉴国外成功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经验,本节从发达国家(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巴西)两个方面来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第四节是构建我国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我国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目的是:在出口方面,可以对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进行预警,减少国外对我国采取措施的可能性,实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进口方面,可以即时监测国外进口商品对我国相关产业可能带来的损害或损害威胁,为及时、有效地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提供资料和依据,实现产业保护工作的前置化。所以,本节从出口商品预警机制和进口商品预警机制两个方面来说明如何构建我国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在出口商品预警机制方面,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反倾销预警机制为例来说明。构建反倾销预警机制,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反倾销预警指标体系。根据wT0对出口产品反倾销的规定和反倾销实践的过程来看,完整的反倾销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反倾销申请预警指标体系和反倾销裁决预警指标体系。对于这两个指标体系,本文都是从出口国因素、进口国因素和综合因素三个方面来说明的。其次在构建反倾销预警机制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主体的作用。其中,政府起到的是组织和协调的作用,行业协会应该依托自身的优势来协助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企业需要重视与行业协会和政府的信息沟通,需要深化改革、加强行业自律来防范反倾销调查。再次说明了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具体运作模式。在进口产品方面,本文以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来说明进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构建。我国开展产业损害预警工作已有四年,结合我们以前取得的经验,在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产业损害预警工作时,第一要确定需要重点产品的目录、相应的监测企业。第二需要建立健全产品指标监测体系。科学的产业损害预警指标体系既要有定性指标也需要定量指标,其中,定性部分可根据专家依据各自的专业知识对产业损害情况进行评估,定量部分是根据嗡测数据的产业损害预警计算指数来评估的。第三是需要完善预警信息的收集。第四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模型。第五,商务部、地方商务主管部门、WTO事务研究相关机构和企业需要形成一个协调的分:I:合作体系。第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运行模式。关键字:贸易大国、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构建ABSTRACTInourtimes,
贸易大国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摩擦及其预警机制之构建-国际贸易学专业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