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1 信息检索序论
1-1 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检索
1-2 信息检索的概念和类型
1-3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
1-4 信息检索新编年
思考题
1
1-1 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检索
一、信息进入视野成为论域
二、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信息检索教学的主要意义
四、信息检索教学的基本内容
附录:有关《信息检索与利用》文件
2
一、信息进入视野成为论域
1、信息的概念
2、信息的基本特征
3、信息的基本类型
3
1、信息·日常生活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信息与符号、数据、消息、事实、新闻、情报、知识等概念混用,核心义项是消息。李中(924~975)在《碧云集》之《暮春怀故人》一诗中最早提出了“信息”一词。
符号是指人类感官接受外界刺激后,大脑中产生的刺激的组合;数据是各种事实、数字和字符等符号的集合;信息是指语法特征上相互关联的数据对象的集合;知识是有语法、语义关联的信息结构;而智能则是知识精华的集合。
4
信息·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根植于理性的理论框架中,并与不定性、概率、熵、有序化、变异度等概念密切相关。
L. V. R. Hartley:信息是选择的自由度(1928);
C. E. Shannon: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定性的东西(1948);
N. Wiener:信息是指人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的东西的名称(1948);
L. Brillouin:信息就是负熵,是系统组织结构和有序程度的度量(1951);
W. R. Ashby:信息是集合的变异度(1956)。
一般说来,设随机事件X(x1, x2, …, xn),每个事件(状态)发生的概率为P(p1, p2, …, pn ),那么这一随机事件提供的信息量为I(xi)=﹣㏒Pi,而整个信源的信息熵为H(X)=﹣∑Pi㏒Pi。
5
信息·哲学概念
在对信息进行哲学探讨时,信息与物质、能量、运动、反映、意识等概念息息相关。信息是一切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表象或表征。
这里,“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可以是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运动状态”是指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现的性状和态势,是事物的静态特征;“运动方式”则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和规律,是事物的动态特征。“表象”说明信息并不是事物本身;而“表达”则是认识论上的主体所感知并能够表示的、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东西,这是上述本体论意义上的信息引入认识主体这一约束条件后的产物。
6
2、信息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普遍性与无限性
客观性与相对性
抽象性与依附性
动态性与异步性
传递性与共享性
7
普遍性。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物质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信息的物质性以及物质的普遍性决定了信息的普遍存在性。
无限性。物质的更替和人事的代谢无穷无尽,信息因此是无限的;即使在有限的时空中,由于物质的多样性和物质运动的连续性,信息也是无限的。信息无限性的重要表现是信息的多样性和衍生性:就多样性而言,它一方面表现为信息的内容范围无所不包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同一信息的表述、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就衍生性而言,信息的信息仍然是信息;观察的结果是信息,关于观察结果的表述是信息,关于观察结果的描述作为文献的内容也是信息,而关于该文献的目录索引还是信息,……信息的信息,可以形成无穷无尽的衍生链带。
8
客观性。信息的客观性源于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的特征。信息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也不是可以随意想象和“创造”的事物,它是现实世界各种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有非常具体和真实的品格。各类信息的表达、存贮、传递、转换和利用等都必须以客观存在的物质载体为依托。
相对性。由于认识能力、认识目的及其所储备的先验信息各不相同,各个认识主体从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实得语法信息量、实得语义信息量和实得语用量)并不相同。假定事物X的实在信息量I(X)是常数,在这样的条件下,第i个观察者Ri的实得信息量I(X;Ri)就为:I(X;Ri)=I(X)-Io(X;Ri)。既然各个观察者的先验信息量Io(X;Ri)各不相同,它们的实得信息量当然也就各有差异。
9
抽象性。信息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所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只是信息载体(包括语言、文字、图画、符号、纸张、磁带和光盘等)而非信息内容。
依附性。任何信息都必须以某种物质的特定的运动形式表现出来,即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用文字、语言、图像、符号等把信息记录下来,并寄载在纸张、磁带、胶卷和光盘等介质上,通过声波、光波、电波等物质载体进行传递。信息的依附性是抽象性的延伸,是信息具有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贮存性和可处理性的基础,是信息能够实际利用的前提;
1-1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检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