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论文.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典故】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父好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典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中的陈蕃对于“扫一屋”是非不能为,而是不屑为之。有人说这不正是大丈夫所为,不拘小节,安能被繁文缛节、琐屑小事遮住自己远大抱负的双眼。诚然,胸怀大志,欲扫天下之志固然可贵,然而却一定要以不扫一屋来作为“弃燕雀之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表现实不可取,我以为胸怀大志,也要脚踏实地,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做适合自己的事。
凡事总是由小至大,由近及远,层层推进,正所谓集腋成裘,人的发展也必是如此,须按照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慢慢学习、慢慢锻炼、慢慢充实。《诗经·大雅》的《思齐》篇中有云“刑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大教育家孔子在教导学生子路说:“不能以正身,如正人何?”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浅显却又“深奥”的道理,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完善自己,才能教育他人,才能兴国安邦。现实中,多少人,志存高远,却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理想也只能成为幻想;多少人,整日忙碌,辛苦劳作,但因缺乏远大抱负,也终难成大器,有大作为。
小事未必是真小,小事也未必是渺小。“扫一屋”较之“扫天下”字面上看相差甚远,但是从“扫一屋
”的小事中可以折射出一个人做事的风格、对待生活的态度以至于他为人的品质,这却不小。试想,如果委以陈蕃重任,按照他做事的风格,一定会忽视事情的细节和基础,因为大事之上必然还有更大的事情。久而久之,那大事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不能成功也是不出所料的。小处可以见真知,平凡也可以造就伟大,一棵小草,很普通,却在春意盎然中给大地增添生气;一棵幼苗,很矮小,多年后却也能撑起一片**蓝的天空;一缕春风,很微弱,却能给人带来一丝春的暖意。冷战时期,在中国的外交史和国际舞台上,更有“小球带动大球转”的乒乓外交,打破了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持续多年的僵持对立状态,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今后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岂能说一项小小的乒乓球运动意义不是重大,小事实质上未必是小。
“扫一屋”与“扫天下”看似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却是辩证统一的,“扫一屋”存在“扫天下”之中,“扫天下”也是由许许多多“扫一屋”组成。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也说过“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的名句。这些至理名言都告诉我们“扫一屋”与“扫天下”的哲学关系,说明任何大事都是由一些小事积累而成的,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不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养成习惯,造就品格,才作出一番事业的。周总理从小就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并付之于行动,他青年时代,学习刻苦,成绩一流,办过报纸,写过文章,做过讲演。有了踏实的“扫屋”工作和远大的志向,终成就了他的丰功伟绩,成为欲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