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崛起1、知识归纳:商鞅变法前后的秦国2、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对秦国来说:(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始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县制、什伍制、连坐法等(2)经济上: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国力如: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3)军事上: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如:奖励军功、禁止私斗2)、对后世:对中国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如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逐步建立中央集权制。)3、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及原因: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2、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3、法律严苛,容易造成暴政。4、改革不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5、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6、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7、对忠孝、诚信、仁义、贞廉等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了社会道德的支持。历史局限原因:1)处于过渡时期(新旧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2)以法家思想为理论指导,提倡强权;3)商鞅作为地主阶级的局限性。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秦国的落后与秦国争霸的野心有着强烈的反差,秦国急需改革落后局面,实现争霸愿望。2).改革的历史条件成熟,表现在:(1)改革的大环境——改革成为一股潮流。(2)改革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成熟,即井田制进一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发展壮大,强烈要求变革。(3)法家思想形成,有变法的指导思想。(4)人心思变,变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取信于民,得到百姓信任。(5)生产力发展客观上要求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3).主观条件(1)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2)秦孝公认识到只有变法才能使秦国强大,因而坚决支持变法。5、为什么商鞅被车裂而死,其变法措施却依然保持下来?车裂而死原因:A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B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C商鞅使用“轻罪重罚”的政策,被打击的奴隶主贵族、官僚士绅,甚至普通平民对商鞅变法颇有微词。措施保留的原因:变法符合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顺应历史潮流,迎合生产力发展需求6、商鞅之死对后世改革的启示(1)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途。(2)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改革,与时俱进。(3)要想改革成功,我们必须像商鞅一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献身于改革事业。(4)我们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献身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价
秦国的崛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