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阿拉其热瓦普:牧羊人的伙伴.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阿拉其热瓦普:牧羊人的伙伴-地理论文阿拉其热瓦普:牧羊人的伙伴 撰文/黄适远摄影/刘光曦且末吸引我的注意是前几年的一则消息,消息说在新疆且末这个保留了几千年古名称的古城,在位于县城西南不到10公里的扎滚鲁克墓地,出土了距今已有3000年左右“最早年代的拨弦古乐器———两件箜篌”。这不禁使我对且末充满了遐思。当地有许多传说:西域三十六国时,曾经有3万多楼兰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且末城,但以后这些来自鄯善国的楼兰人和且末古城就仿佛深藏在沙漠里一样再也杳无音信。1957年中科院沙漠研究所曾经发现了一座古城,从地面散落的大量木牍得知,是鄯善国且末州的法律文书。当时,当地人就传说沙漠中有一座古城,里面到处都是珠宝,于是就有人骑着骆驼,带着干粮到沙漠深处去探宝。其中有5个结伴寻宝的人刚刚找到古城,还没有来得及去挖宝,就刮起了沙尘暴,而他们也是赶紧悬崖勒马,才能死里逃生,而以后那座神秘的古城就再次消失了。揣着传说,我到达了且末,和几个阿拉其热瓦甫的传承人终于见上了面:巴拉提·吐尔逊、买买提明·库尔班、赛米江·买买提,他们几个是演奏阿拉其热瓦甫的民间高手,经常凑在一起切磋技艺。县文体局非常重视阿拉其热瓦甫的保护,在自治区的支持下阿拉其热瓦甫最终列入了自治区级保护名录。这次我们来到且末县,虽然最终是为了且末赛乃木而来,但对于我来说,恰好是近距离观察阿拉其热瓦甫的绝佳机会。陪同的县文化馆的朋友熟知从挖掘到申报的全部过程,自然也洞悉有关阿拉其热瓦甫的一些信息。据介绍,阿拉其热瓦甫是保留最原始的乐器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萨满教,几千年来一直在且末县的各种麦西热甫中存在,历史悠久。阿拉其热瓦甫被称为“克依奇热瓦甫”,意思是放羊人的热瓦甫。这个信息显然透露出阿拉其热瓦甫和遥远的游牧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恐怕是游牧时代留下来的记忆了。到了巴拉提·吐尔逊家里,他说:“做阿拉其热瓦甫用红枣木、桑木、沙枣木最好,但是现在我们县里生态太脆弱了,我们大家都很爱惜,所以做阿拉其热瓦甫的木头都是从其他县买来的。”有关且末县的生态我们早有所耳闻。我问起县里植树造林的情况,他露出一丝笑容:“我们每年都种两次树,义务植树造林,现在你看县城外面的绿化带多大,沙尘暴天气、浮尘天气也少了一半,以前只要一刮风,城里头都是黄的,家里到处都有沙子。现在好多了,你看我们县城多漂亮。”到县城的时候,县里干净整洁确让我们赞叹不已。不能否认,当代科学对于人类历史的简要概括有着深刻的认识:最近6000年的历史记载表明,文明人从未能在一个地区内持续文明进步长达30~60代人以上,即800~2000年,平均生存周期为40~60代,即1000~1500年。大多数情况下,文明越是灿烂,它持续存在的时间就越短,其原因是耗尽或破坏了自然资源。对于新疆在内的各个绿洲来讲,从古代丝绸之路开始至今,人口的不断增长实际上成为脆弱的绿洲超负荷的主要因素,历史上曾经繁华一时的楼兰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楼兰之谜。如果说到最终答案时,或许就是这样的谜底,且末如何保持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也是一道艰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巴拉提·吐尔逊用的是从外地托运来的桑木。杨彦龙当仁不让地当起了解说:“你们看,阿拉其热瓦甫分为三部分,即头部、热瓦甫把子、热瓦甫‘肚子’。你们注意了没有,阿拉其热瓦甫没有喀什热瓦甫那么长。”随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墙上挂着的一把阿拉其热瓦

阿拉其热瓦普:牧羊人的伙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行舟
  • 文件大小154 KB
  • 时间2019-04-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