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月经紊乱(稀发、闭经);不排卵性不孕;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包膜增厚;多毛、肥胖、发音变粗;面部色斑、痤疮;乳房发育不良;贫血、浮肿、体质不佳等症状及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征候群;是由于机体内分泌失调所致。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1、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异常:由于精神紧张、药物及某些疾病影响到下丘脑-垂体的内分泌功能,垂体对GnRH敏感性增加,分泌过量LH及卵巢中作为雄激素形成酶的细胞色素的功能失调,导致卵巢间质、卵泡膜细胞产生过量雄激素。卵巢内高雄激素抑制卵泡成熟,引起发育中的卵泡闭锁,不能形成优势卵泡,以致雌激素的正常分泌模式中断,但很多小卵泡仍然分泌雌激素,因而PCOS患者兼有高雄激素和高雌激素,但以雄激素过多占优势。PCOS时过多的雄激素主要是雄烯二酮和睾酮,尤其是游离睾酮增加;过多的雌激素主要是雌酮增高,而雌二醇则处于早卵泡期水平。持续分泌的雌酮和卵巢小卵泡分泌的一定水平的雌二醇作用于下丘脑及垂体,对LH的分泌呈正反馈,对FSH的分泌呈负反馈,使LH分泌幅度及频率增加,LH呈持续高水平,而FSH水平相对降低,LH上升又促进卵巢分泌雄激素,进一步形成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的恶性循环。2、胰岛素抑抗和高胰岛素血症:PCOS部分患者,尤其是肥胖患者可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和耐胰岛素,提示由胰岛素抑抗引起,使体内游离雄激素增加。3、肾上腺功能异常:PCOS起源于青春前肾上腺疾病,即当受到强烈应激刺激时网状带分泌过多雄激素,并在性腺外转化为雌酮,反馈性地引起GnRH释放节律紊乱,LH/FSH比值升高,继发引起卵巢雄激素生成增多,即肾上腺和卵巢共同分泌较多雄激素致成高雄激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在卵巢内引起被膜纤维化增厚、抑制卵泡发育和卵,造成卵巢囊性增大和慢性无排卵。4、遗传学因素:PCOS发生所显示的家庭高度聚集性,提示其病因与遗传有关;少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基因突变;部分患者有染色体核型46,XX/45,XO异常现象。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治疗: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目的在于排卵性月经周期,达到妊娠目的,并预防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生。1、降低体重:提倡低热卡饮食、运动,亦可用药物减肥。2、对抗雄激素:达英35、口服避孕药II号、地塞米松、安体舒通、二甲又胍等。3、治疗胰岛素抑抗与高胰岛素血症:二甲双胍、二氮嗪等降低胰岛素的药物。4、抑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安宫黄体酮、避孕II号、妈富隆、息隐等进行周期治疗。5、促排卵治疗:克罗米芬、尿促性素、绒促性素等;或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进行治疗。6、手术治疗:包括卵巢楔形切除术;腹腔镜下进行电凝、激光打孔;穿刺未成熟卵方法等。四、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根据中医学理论,综合现代临床科学研究,经过几代中医专家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深入探讨总结出以下论治机理:1、脾肾两虚:肾主生殖,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衰,不能化生精血为天癸,则冲脉不盛,任脉不通,诸经之血不能汇集冲任而下,而致闭经或不孕。脾气亏虚,血海不充,冲任匮乏,也致闭经或不孕。2、肝肾阴虚:禀赋不足,或早婚、多产,房劳过度,或久病,以致肝肾亏损,经血亏少,冲任俱虚,血海不能按时满盈,故月经后期,甚至闭经或不孕。3、痰湿阻滞: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恣食膏粱厚味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聚痰盛,
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