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民间交流应体现善意
5月19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开始了上任以来的首次外访,印度则是他外访的第一站,这体现了中国新一届政府对中印关系的高度重视,也表露出中方愿在增进互信、维护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做出努力的意愿。李克强在机场发表讲话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印政治交往日益密切,务实合作持续拓展,利益融合不断加深,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沟通与协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印关系,把印度视为重要的伙伴和朋友。”
过去的十几年,中印两国关系取得了较大发展,双方的政治互信、双边关系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2003年中印两国总理签署的“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就提出了今后中印建立新型关系的指导原则。2005年中印两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中印关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后,中印双边各领域在此基础上稳步发展。国际合作中,两国在“金砖国家”、“基础四国”、多哈回合谈判中保持着密切沟通与配合,并就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协调着立场。经济上,2000年双边贸易总量为29亿美元,2012年的中印贸易额已达665亿美元,中国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在南亚最大贸易伙伴。防务安全领域,中印军方高层互访增多。2006年双方签订了《关于在防务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还建立了防务安全磋商机制,举行了海军联合演习、陆军联合训练。
当然,中印两国间的问题还有不少,如边界问题、印度对华高额贸易赤字、中资企业在印度投资受阻等,但是这些在双方官方的努力下和克制下,总是会得到理解、克制和合理的解决。最近中印边境地区发生的“帐篷对峙”事件,就在双方的努力下得到了化解。
与此不协调的是,印度社会舆论却时不时地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添上一抹阴影。这些年来,印度媒体在涉华报道中发出不少嘈杂的声音,如利用边境问题经常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入侵印度领土”,利用跨境河流制造“中国垄断水资源”的新闻,还对与印度关系不大的“南海问题”异乎寻常的“热心”,并放大一些两国间的商贸纠纷……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梅农曾这样认为,中印两国媒体的交流是不够的,中印两国的交往虽然有长久的历史,但双方之间并不是非常了解。缺乏交流固然是现实,但是在中印官方保持互信、中国对印报道基本客观的前提下,印度媒体作为中印交流的重要媒介,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善意和姿态,引导对中国客观的评价。
中印边界问题是复杂的长期的,要彻底解决这些
中印民间交流应体现善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