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学院
教案
2005 ~2006 学年第二学期
系(部) 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教案首页
第__ __次(单元)课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专业班级
层次
大专
授课教师
职称
课型(大、小)
学时
8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
授课方式
理论+实践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大学计算机文基础》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数的进制及各种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了解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及发展史;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及存储;熟练操作计算机键盘;掌握微机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教学过程设计(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
理论课:4学时
实验课:4学时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汉字输入
难点: 计算机信息的表达方式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第1章计算机概述
§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一) 信息与计算机
信息是经过加工、具有一定意义的数据。
☆计算机能干什么?
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一次信息革命,它意味者人们将进入信息社会。
由于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计算机应用水品逐渐成为衡量新型知识人才的重要标准和进入社会的重要技能。
(二)计算机的发展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信息及数据处理密切相关,信息处理技术随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完善。
● 1946年2月,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第一台计算机还不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原理特征: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最早的有程序存储功能的计算机:
1946~1950 EDVAC 美国冯·诺依曼
1947~1949 EDSAC 英国剑桥大学维尔克斯
1945年,冯·诺依曼首次提出了电子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概念(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并提出了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存储器、计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人们把具有该构造的计算机称为“冯氏计算机”,计算机发展至今仍以“冯氏计算机”为基本构造。
阶段
年代
主要电器元件
存储器
及I/O
软件
机型
特点
一代
~50中
电子管
光屏管或汞延时电路
穿孔纸带或卡片
机器、汇编
UNIVAC-Ⅰ
IBM700系列
大、慢、贵、耗能
无系统软件
二代
50 中~60中
晶体管
磁芯和磁鼓
高级语言
(FORTRAN
ALGOL60、COBOL)
UNIVC-Ⅱ
IBM7000
系列
体积、重量、功耗减小
速度、容量提高
三代
60中~70
集成电路
半导体
磁盘、磁带
标准化程序设计
操作系统
(BASIC)
大、中、小型
系列
功能增强、应用范围增大(管理、自控、CAD、CAM)
操作系统出现
四代
70年代~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
磁盘、磁带、光碟
自动、可视化、结构化
(C语言、WIN、DOS)
巨型机、
PC机
PC机的发展
第1章计算机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