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峰:打造吉林省新名片
吉林省是中国轨道客车的摇篮,因为这里有中国轨道客车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客股份)。从这里诞生的各类铁路客车、城铁客车产品遍布全国大江南北,甚至越洋跨洲,走向世界……
董晓峰,长客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吉林省和长春市两级人大代表。作为中国轨道客车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掌舵人,他以战略家的雄心壮志、实干家的兢兢业业,带领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在广袤的吉林大地上开拓出一片欣欣向荣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打造了吉林省的一张新名片。
战略谋篇:打造国际一流企业
2004年上任伊始,董晓峰就提出了“长客不应该踢甲A,要踢就踢世界杯”。他开始引领企业重新定位,实现从“巩固国内行业优势”到“建设国际一流轨道客车制造企业”的愿景跨越,踏上了国际一流企业的建设征程。
有目标更要有行动。董晓峰抓住中国铁路装备升级和各地城铁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并进一步瞄准海外市场,将长客股份的市场布局打造成高铁、城铁、海外三大市场“三足鼎立”的局面;通过工艺改造,建成了高速动车组、城铁车、转向架、动车组检修四大制造基地。他带领长客股份全面引进国外动车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先后开发研制了“和谐号
”高速动车组CRH5、CRH380BL、CRH380B、CRH380C、CRH3A等系列产品,使长客股份成为国内同类企业中动车组产品品种最丰富的企业。
2007年,董晓峰从铁路跨越式发展中读出了对动车组的巨大需求。为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他引领长客股份投资40亿元,建成了的高速动车组制造基地。当其它同行企业也开始效仿扩张生产能力时,长客股份已经为抢得市场先机做好了准备,形成了月产6列(16辆编组)动车组的制造能力,仅2011年就实现了150亿元以上的产值。
十年来,在董晓峰的带领下,长客股份公司经营业绩节节攀升。2002年,长客股份营业收入为15亿元,利润2410万元;十年后的2012年,其营业收入增长到210亿元,。十年时间,长客股份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了13倍和55倍。
董晓峰说,长客股份已经实现了产品水平世界一流、生产制造能力世界一流、装备水平世界一流、研发设计水平世界一流,正逐步跻身于轨道装备制造行业国际一流企业之林。
聚集辐射:打造轨道装备制造之都
以长客股份为核心,在吉林省建设世界级的轨道客车装备产业集群,这是长客人的夙愿。
2008年,吉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轨道客车产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长春市提出将轨道客车及装备制造业作为第三大支柱产业;2010年,吉林省、长春市在长春绿园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设立长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开发区,吸引轨道装备制造企业配套供应商入驻。
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让董晓峰信心满怀,他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出长客股份要通过自身的发展,在吉林省轨道客车装备产业集群中发挥聚集辐射作用。2009年,长客股份高速车制造基地建成,不仅保证了自身在国内动车市场的竞争优势,也为吉林省打造我国最大、最强的轨道客车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如董晓峰所预想的,以长客股份为依托,吉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11年,28户轨道客车核心零部件企业集中入驻产业园;2012年4月,德国福伊特路通公司等36个轨道客车零部件项目集中开工;2013年,日立永济电器公司、上海坦达座椅公司等29个项目开工……一批批轨道装备企业相继落户,以轨道客车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初步形成,轨道装备制造之都雏形初现。目前,在长春市区范围内为轨道客车配套的企业已经落位了近百户,解决本地就业人员近2万人,同时也有力地带动了辽源麦达斯铝业等省内相关产业链蓬勃发展。“2009年,我们公司需要的配套零件只有20%多一点儿来自吉林省内,而现在,这个比例已经接近40%,主机产业的集聚效应已经初步显示出来。”董晓峰说。
文化引领:打造吉林省新名片
董晓峰掌舵的长客股份对地方的影响,除了经济拉动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品牌效应。德国福伊特驱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Peter Edelmann先生在参观长客股份后,发出由衷赞叹:“长客的新老厂区,就像复活节的礼物一样让人感到惊喜。”长客股份国际一流的高速车制造基地,每年接待国内外客人参观5000多人次,其中不乏国家领导人、各国元首、国内外知名企业负责人等重要客人,长客股份已经成为吉林省的重要对外窗口和一张新名片。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董晓峰的经营理念: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必须同时打造一流的企业文化。多年来,董晓峰一直坚持“两手抓”,抓企业硬件建设时不能忽略软实力建设。他要求长客股份的任何工作都要体现长客特色的企业文化,一草一木都要有文化内涵。他提出了“选尖子、抓样板、
工时定额计算手册2.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