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华关于读书,是个大话题,有好多内容可以讲。在这里只探讨三点:其一,要择书而读。研究名师的成长,你会发现,对他们来说有关键图书,一本好书能给他们以终生的影响,可以说是一本好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作为中小学的青年教师,要多读经典,经典是经过岁月淘汰下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可以让我们拥有根本性的智慧;要多读精品,了解最优秀的同行在思考什么,可以让我们把握最新的教育成果;要多读为学生写的作品,知晓学生的喜怒哀乐,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可以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其二,要学而有术。读书有很多方法,也因人而异。今年4月,在海阳市优秀读书人物汇报会上,我给老师们介绍了18种读书策略,将之称为降龙十八掌。下面,挑几招厉害的说说。第一,从鲸吞到提纯,这是两招。要快速地专业阅读,用三五天、用十多天读一本书,把书中的思想用提纲的形式列出来,例如你读名师的专著,你把他最基本的思想观点、授课特点和教学风格等提炼出来,用十来分钟的时间把它说完整,这样你就研究完了一位名师。按照这种速度,你一年可以研究十几位甚至几十位名师。两三年下来,你对本学段的名师都有个大致的了解,再说课、上课、观课、议课,就会高屋建瓴,一语中的,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到那时,你就会听到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第二,从蚕食到蝶化,又是两招。王崧舟说,底蕴是书堆起来的。我认为,名师的成长之路是用书铺成的。我们要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生活方式,坚持天天读书,坚持每天睡前读15分钟的书,这样你会把大部头的专著一点点地啃完。日积月累,就会由量变发生质变,就会由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蝶化后就可自由阅读,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第三,从牛嚼到鸟瞰,还是两招。要对好书反复品味,不断将其内化吸收,然后再进行批判性阅读,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和价值判断,在读书过程中与作者进行辩论,最后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唯我独尊,一切为我所用。
2015.10刘明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