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微格教学训练技能专业现代教育技术班级学号132502453姓名翟乃波微格教学设计——微格教案课题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丰岛海战和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日军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马关条约》;二、,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三、,增强爱国意识。,进一步认识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教学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具、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2分钟)大家都知道钓鱼岛,关于钓鱼岛,同学们应该都属于自己的认识,但是钓鱼岛是中国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这个源头。我们中国与日本有各种的渊源,我们熟知的就是日本的侵华战争,但是更早的就是当属甲午中日战争。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没有共产党领导的旧中国下的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新课教学(7-8分钟)再说抗日战争之前,我们不得不说的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它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唯一强国。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具有扩张性,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国内人民的斗争视线,在对外政策上,日本统治者竭力推行军国主义,日本是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的。到19世纪末,清政府更加腐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必然的。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日军早已准备,清军被迫应战。丰岛海战、牙山战役失利后,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军一缕烟逃到平壤。战争爆发以后,中日双方主要进行了四场交战,(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之战)平壤之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于1894年9月15日在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进行,是日本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的决定性作战。1894年9月初,日军开始向平壤推进,参战部队共16000余人,清军防御部队为15000余人。日军至9月15日完成部署,随即展开进攻,经过一整日激战,清军在船桥里击退日军,日军则攻下平壤北边的战略要地玄武门和牡丹台,其后清军抛弃辎重仓惶撤退,撤退途中屡遭日军伏击,撤退后又没有可以依托的防御支撑点,伤亡惨重。至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日军大获全胜。黄海战役,也称中日甲午海战,致远号和经远号重创后在管带邓世昌和林永升指挥下,奋力冲向敌舰,直至中鱼雷相继沉没。威海卫战役,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锁东、西港口。由于李鸿章避战求和,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仍然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胁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于2月11日自杀。北洋海军全军覆灭。中国军队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那里?(先提问,后教师归纳)正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外推行妥协
历史微格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