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范蠡七计的老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范蠡七计的老师范蠡之外,有一个人不能忘却。那就是范蠡卑身事之的老师——计然。计然者,蔡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祖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他为人有内无外,学阴阳,见微而知著,不肯将所学售于诸侯。计然曾经南游越国。范蠡请他面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范蠡知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藏于石室,乃刑白鹬而盟。计然授范蠡七计,范蠡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越王勾践在被吴国困在会稽山上时,曾经问计于范蠡、计然。计然阐述了自己对经济的思考:其一是,需求决定与经济周期论,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战备,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才算懂得商品。善于将“时”与“用”对照,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其二,是实物价值论,“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其三,是贸易时机论,“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其四,是价值判断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其五,是物极必反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其六,是资金周转论,“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最有创造性的则属其七——价格调控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计然生活的春秋后期正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城市工商业日趋活跃,传统的“工商食官”的局面被突破,自由私商纷纷出现的时代。彼时,商人阶层依靠“买贱卖贵”为生,价格问题自然成为他思考的重要内容。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主要是供给。计然通过对气候的研究,总结出农作物收获周期性循环理论。他说:“阴阳五行运行到金时,就丰收;在水时,就歉收;岁在木时,就饥馑;在火时,就干旱。旱时,就要备船以待涝;涝时,就要备车以待旱,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一般说来,六年一丰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大饥荒。”计然认为,农作物的收成受天时的影响呈规律变化,再加上私商囤积居奇的因素,粮价的波动就会非常厉害,从而严重影响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他说:“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这里所说的二十、九十,是指每石粮的价格。这是说,谷价太低会损害农民利益,使得他们不愿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谷价太高,会损害工商业者的利益,使他们不愿意继续从事财货的增值。基于此,他主张国家要投入资本到工商业领域,影响粮价波动,把它限制在合理区间。他指出:“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这是说,将谷价的波动限制在每石三十钱至八十钱的幅度内,

传范蠡七计的老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