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贝类的主要特征和分类:1:基本特征:贝类种类虽然很多,形态变化又大,但有它们共同的基本特征。(1)一般身体柔软不分节,体型左右对称(但大多数腹足类身体左右不对称,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身体经过扭转造成的)。(2)身体一般分头、足和内脏团(又称内脏团或内脏囊)三部分,(瓣鳃类头部退化)。体外被有外套膜和它所分泌的贝壳。贝壳的形态,构造变化很大,是认识和鉴定种的重要依据。(3)除掘足类和瓣鳃类外,口腔内具有齿舌和腭片。(4)体腔退化为围心腔。(5)神经系统主要由脑神经节、脏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和这些神经节之间的神经连索所组成。(6)发育期间多数经过担轮幼虫期(Trochoporestage)和面盘幼虫期(Veligerstae)。2:分类:分七个纲(有的分为五个纲:双神经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头足纲)(1)、无板纲无板纲为贝类中的原始类型,形似蠕虫,没有贝壳,故称“无板类”。这类动物的腹面中央通常有一沟,故又称“沟腹纲”。外套膜极发达,表面生有角质层和各种石灰质的骨针。神经系统由围绕食道的一个神经环和它向后延伸的2对神经索组成。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节。世界上总共约有100种,全部生活在海里,如龙女簪。(2)、多板纲身体上生有8块板状的贝壳,故称“多板类”。体呈椭圆形,左右对称,口及肛门位于身体的前后端。多板类的贝壳不能覆盖整个身体,在贝壳与外套膜边缘之间裸露的部分,叫做“环带”。环带的表面有角质层或生有石灰质的鳞片、骨针或角质毛等。神经系统由围绕食道的环状神经中枢和向后派生的2对神经索组成,也是贝类中原始型的表现。足肥大。鳃位于足部周围的外套沟中。数目多。海产,全世界约有600种,如石鳖。(3)、单板纲以往只发现有这纲的化石种,直到1952年丹麦“海神”号(GalatheaExpedition)调查船,在太平洋哥斯达黎加(CostaRica)西方3570m深海才发现了现在生活的种。它也是一类原始的贝类,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鳃的位置和结构等,都与多板纲相似。但它只有1个帽状的贝壳,而且有些器官有较明显的假分节现象,这与腹足纲或多板纲都不相同,所以单独列为一纲。目前这类动物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各深海陆续发现了8种,如新蝶贝。这类“活化石”的发现,对探讨贝类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新的材料。(4)、瓣鳃纲这纲贝类的鳃通常呈瓣状。故称“瓣鳃类”。身体左右侧扁,有左右两壳,又名“双壳类”(Bivalvia)。它们的头部退化,足部发达呈斧头状,故又称“无头类”(Acepha1a)或“斧足类”(Pelecypoda)。瓣鳃纲动物的神经系统简单,但已有明显的神经节分化,由脑侧、脏、足3对神经节及其相连的神经索构成。心脏有1个心室2个心耳。肾1对,一端开口于围心腔,另一端开口于外套腔;大多数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发育期间经过担轮幼虫期和向盘幼虫期。营水生生活,大部分是海产,少部分是淡水产。全世界大约有15000种。本纲分5亚纲:古列齿亚纲、翼形亚纲、古异齿亚纲、异齿亚纲、异韧带亚纲(5)、掘足纲这是一类海产底栖的贝类。足部发达成圆柱状,用来挖掘泥沙,故名“掘足类”。此外它们有一个两端开口呈牛角状或象牙状的贝壳,故又称“管壳纲”。掘足类的头部退化成身体前端的一个突起,神经系统主要由脑、侧、脏和足4对神经节及其连结的神经所组成,结构仍较简单。海产,全世界约有200种,如角贝。(6)腹足纲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故名“腹足类”。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所以亦称“单壳类”或“螺类”。头部发达,有口、眼及一对或2对触角。有些种类的内脏囊,因发生时经过旋转而形成左右不对称。神经系统由脑、侧、脏、足4对神经节及其连结的神经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心脏位于身体的背侧,有1个心室,1个或2个心耳。雌雄同体或异体,发育期间经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为软体动物种类最多的一纲,世界上已发现有8万多种。海洋、淡水和陆地都有分布,遍及全世界。本纲分三个亚纲:前鳃亚纲、后鳃亚纲、肺螺亚纲。(7)、头足纲头部和足部很发达,足环生于头部前方,故名“头足类”。化石种很多,现生种仅500余种,全部海产。大多数能在海洋中作快速、远距离的游泳。除鹦鹉贝具外壳,具他种类为内壳,或者贝壳退化。头足类的神经系统较复杂,神经节集中在头部。头部两侧各有1个构造复杂的眼睛。足部特化由8条或10条腕及一个腹面的漏斗组成。心脏有2个或4个心耳,相当于鳃的总数。口内有颚片和齿舌,多数的种类在内脏的腹侧具墨囊。雌雄异体,体内受精,直接发生,无变态。下分2个亚纲:四鳃亚纲、二鳃亚纲。注:贝类五纲分类(1)双神经纲(Amph{meura)如石鳖(Chiton)。(2)腹足纲(Gastropoda)如鲍(Haliotis)、红螺(Rapana)、壳蛞蝓(Philine)等。(3)掘足纲(Scaphopod
贝类的形态构造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