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拜读《我们仨》初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竟无知的以为真的只是先生的“万里长梦”,直到读到阿媛病卧床榻时才恍悟,这所谓的“梦”既是如此残酷的现实。顿时,更惊觉先生在百岁高龄之时如此清晰地回忆这样一个单纯温馨家庭的种种,实在是让人佩服。《我们仨》其实是女儿钱媛生前起草未完的文章,先生在女儿、丈夫去世后写完此回忆录,也算是完成了女儿生前一份未尽的夙愿。她以母性的慈爱述说了一生对女儿的牵挂,文字皆从肺腑流出,感人之处无不使我热泪盈眶。“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三人走散了,温馨的家就此失散,犹如失落的碎片一样无法愈合。热热闹闹,相互扶持,相互依靠的三个人变成了先生孑然一身的孤苦寻觅。书中两老相濡以沫、相聚相失的感情生活令人心生向往。漂洋过海求学的艰辛,阿媛初临人间生活的无措,战争中辗转相聚的艰难,文革时期的处处碰壁、多次改造,先生均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一笔带过,书中叙述的越是充满欢乐幸福,越是映衬着先生现实生活的孤单落寞,看似波澜不惊的笔触下波涛暗涌,字里行间全都飘散着对丈夫和女儿深深的思念,怕是只有真的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才会如此淡然、如此坦然吧。她说“我们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是我们的乐趣。”年轻在国外求学时,先生和钱钟书勤奋读书,比赛谁读的书多,图书馆是他们经常去的地方,他们一起探索知识,格物致知,追求知识逐渐成了一种融入彼此的生活习惯。他们把生活中琐碎的事情称作“石子”,比作潮起潮落滞留在海滩上的石子。每当其中一人独自“探险”时,便将自己路途中遇见的人和发生的事一点不漏的当做“石子”揣进口袋,待三人再次团聚时便拿出来一件件细细品尝,把不在一起时的趣闻乐事记录给家人分享。三个人由于时代的限制,在不断经历坎坷和磨难后愈加相互鼓励、相互安慰、共同承担,这种情感读起来更加让人敬重与羡慕。“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碰到困难,钟书和我一起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媛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就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这种夫妻间的伉俪情深,母女间的无私
《我们仨》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