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分析:《我来造一张纸》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们吸水吗》的第二课时, 在学生初步观察纸,了解纸是由纤维组成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并借鉴古代的造纸技术,让学生设计并体验从调制纸浆到把纸浆平铺滤水压制晾干成纸的简单“造纸”过程,进一步理解纸是由各种纤维经过加工而成。通过观看现代工厂的造纸技术,体验科学技术给现代社会带来的进步。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课,还没有形成科学探究式的思维习惯。所以让他们自己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造纸计划并实验验证,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先进入一段一分半的古代造纸技术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做好要造一张纸的知识准备。通过全班的交流讨论丰富完善造纸过程——调制纸浆,平铺纸浆,去水,压干。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明白在做一项科学研究前,先要想好自己要做什么,需要什么,具体怎么做等等。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造一张纸并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造一张纸的活动反思造纸的过程,发现并改进自己的乃至当代的造纸技术。一、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科学概念:造纸需要丰富的纤维,要经历基本的制浆、灌浆、滤水、压干过程。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造一张纸;会反思自己的造纸过程,思考造出纸质不同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珍惜节约纸张的习惯;意识到技术的创新为人类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方便。二、教学准备:知识准备: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 观察并获得了关于纸的信息,并了解纸是由各种纤维组成。材料准备:塑料透明杯(内装一定量的水)、筷子、报纸若干、毛巾两条,每组一份。三、辅助材料: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活动过程录像(片段):……探究活动2:我们来造一张纸师:那现在让你来造一张纸,首先你需要什么?生:首先需要竹子。师:为什么用竹子?生:得到里面的纤维。师:是的,要造纸必须得先有纤维。还有其他方法得到纤维吗?生1:树皮里也有纤维。生2:破鱼网上也有。生3:我们观察过的纸巾里也有。师:对呀,我们的纸就是由纤维组成的。生4:毛巾上也有纤维。师:同学们提到的这些东西上面,都有细小的纤维,但是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找到并方便提取出纤维呢?生:纸巾上。师:为什么选择纸巾?生:我们原来撕过纸巾,上面有很多纤维,而且非常长。师:是的,我们需要大量的纤维来造纸,那一张好好的纸巾我们把它破坏掉重新造一张纸,是不是有它足够的价值?生:太浪费了。师:那还有没有其他选择?生1:可以选择报纸。师:为什么?生1:报纸看过了就没有用了,我们可以把它拿来再来造纸。师:你懂得回收利用材料。生2:我也觉得用报纸,报纸非常好撕,撕开来也会看到很多细小的毛毛。师:是的,看来报纸是一样不错的造纸材料。今天咱们就用过期的废旧报纸来试试好吗?生齐:好。师:有了造纸的主要原料纤维后,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生:制作纸浆。师:怎么做?生1:把报纸撕碎,加些水,搅拌一下。(出示课件:造纸步骤1、把一小块纸巾撕碎、浸湿,放入杯中。)师:要搅拌到什么程度呢?生2:搅拌纸浆非常细小均匀。(出示课件:造纸步骤2、加一点水,搅拌成均匀的纸浆)师:怎样才能更快地造出细小均匀的纸浆呢?生1:要把纸撕得很碎很碎。生2:要用力搅拌。生3:要团结合作。生4:要有耐心。师:那现在你能用五分钟的时间按照你们给自己提的建议制作一杯均匀的纸浆吗
《我们来造一张纸》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