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经历中体验 感悟中成长.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经历中体验感悟中成长姓名:马秀红联系电话:**********工作单位:格尔木市第十三中学邮政编码:816000通讯地址:格尔木市第十三中学经历中体验感悟中成长新世纪伊始,国家课程标准正悄然挺进我们的视野。全新的课程标准融合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远比具体结果更重要。每个学生都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如果数学课程把握住了这一点,那么就有可能引导学生表现出更充足的自信、更认真的思考,就有可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所以,我很注重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感悟中成长”。目的是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程式化教学模式,探索适合于课程标准施行的学校课程资源及有效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一、给学生创设“经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学好数学。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经历”不应只局限在课堂的45分钟,还应延伸到课外,伸展到社会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教授《你怎样处理废电池》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设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处理数据→交流→写调查报告”的流程开展调查。学生的调查方法、调查的群体、获得的信息各不相同。这样在交流时学生就有言可发,有题可议,同时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合情,言之有理。学生不但调查了课题内容,而且做了相关的链接。如:电池与人类的关系,电池对人类的危害,处理和回收电池的方法等。学生有了这样的社会经历,大大发挥了学习潜力,创造力,满足了强烈的求知欲与表现欲。这样既密切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经历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与社会沟通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利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二、给学生创设”经历”的情境,使学生体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统一。布鲁纳认为:“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现的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如在教授《三角形稳定性》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桌椅有摇摇晃晃的感觉时木工师傅常常在桌椅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在这样一个情境问题的驱使下进行实践操作,探索出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又如:《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定理》时,虽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定理,但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去经历体验的方法,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第一,我在教室的地面上画了一个多边形,让学生从一个顶点沿边再回到这个顶点,每一个顶点旋转的角度的和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学生很惊奇的说:“老师我转了一周

经历中体验 感悟中成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lm860108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