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金代白瓷上红色标记.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金代白瓷上的红色标记【关键词】金代;白瓷;红色标记;符号;码子【摘要】在金代遗址出土的白釉瓷器上经常发现带有“一”“×”“�`”“卅”等符号的红色标记,文章通过对吉林前郭塔虎城、河北黄骅海丰镇、辽宁朝阳营州路等金代遗址出土的这类带有红色标记瓷器的分析,推测这类标记可能为瓷器行销中便于统计数目而书写的“码子”,对于复原和研究宋金时期的瓷器贸易具有重要意义。金代是中国北方陶瓷手工业发展的繁荣期,由于南北方的政治对立而形成的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促成了北方窑场百家争艳的局面。同时,在辽代已被点燃的窑火在东北的土地上愈加兴旺,从速频之东的村寨,到金山以北的戍堡,都可以发现“本土”烧造之白瓷与定窑细瓷相伴相生。仔细观摩这些瓷片,我们经常会在这些化妆白瓷和定窑白瓷的釉面上发现一类红色的标记符号,一般多为“一”“×”“”“卅”等字形以及这几种字形的组合,对于这类符号的成因与功能少有学者探讨,笔者试从东北及河北地区出土的材料加以分析,以期抛砖引玉之效。一、出土“红色标记”白瓷举例带有红色标记的瓷器多出土于金代各州级城址以及大型遗址,在定窑遗址中也有大量发现。本文主要基于吉林前郭塔虎城、辽宁朝阳营州路遗址、河北黄骅海丰镇遗址以及吉林洮南城四家子古城四处遗址的考古出土材料来进行探讨。在上述遗址中,塔虎城为金代肇州遗址,海丰镇遗址主要为金元时期遗址,这两处遗址内涵较为单纯,较少辽、北宋时期遗存,而营州路遗址、城四家子古城均为辽金沿用,但金代遗存相对较丰富。本文选取的标本有塔虎城遗址的9件[1],海丰镇遗址7件[2],营州路遗址5件[3],还有笔者在城四家子古城遗址采集的标本2件。通过对这些标本进行统计,我们发现,红色标记主要有“一”字、“”字、“卅”字、“×”字以及组合使用五类,其中“一”字类占总数的22%,“”字类占总数的13%,“卅”字类占总数的4%,“×”字类占总数的30%,组合使用类占总数的30%。从窑口分布来看,定窑白瓷占总数的39%,化妆白瓷占总数的61%;从器型来看,碗类占总数的61%,盘类占总数的39%。总体看来,红色标记瓷器在窑口和器型的比率上与金代瓷器贸易的大体面貌相契合,可以被看作金代民用瓷器的抽样样本。上述标本中,化妆白瓷大部分采用涩圈叠烧工艺,为金代遗存无疑,而采用支钉垫烧的瓷器在器型上也多为金代风格。定窑白瓷的釉色皆泛黄,亦为金代遗存。但在朝阳杜杖子辽墓中出土的一例东北窑口的白釉花口盘[4],其外底亦标有红色“×I”字样,说明此类符号至迟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但大量标本的时代主要集中于金代。同时,在包头燕家梁等元代遗址的瓷片上也零星有见,说明此类红色标记的传统在元代遗风尚存。及至明清,瓷器上的红色标记未再发现。二、“红色标记”的成因、功能分析通过对各遗址出土材料的性状比对、归纳,我们发现红色标记的颜色主要呈橘红色或暗红色,部分标本的标记处有金色金属光泽。以往有学者认为这类红色痕迹是用尖锐铁器反复刻划形成,而红色可能为铁锈类的金属氧化物。在电子显微镜下,我们对标本THC∶2的红色标记进行了观察,~,线条由10~20丝毛刷状笔触构成,下笔粗犷随意,线条粗细不一,而组成线条的丝状结构为凝固在釉面表面的固态物质,这种固态物质嵌入釉面,手指很难感觉到线条的凸起。同时,丝状结构沿线条轨迹两侧有明显的挤压溢出

浅析金代白瓷上红色标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40122949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