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透析乔托绘画艺术图式关联.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透析乔托绘画艺术图式关联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曾提出过著名的“图式”理论,他把图式作为人类认识事物的起点或基础,研究人的认知结构与图式演变的关系。虽然皮亚杰的图式论与当代艺术评论中的绘画“图式”有着概念性的区别,但两者在反映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有着基本的共同点。贡布里希(,1909-2001)在其《艺术与错觉》中对绘画中的图式现象有过深刻的分析:“一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艺术,它不是立足于观看,而立足于知识,即一种以‘概念性图像’进行创作的艺术”,这里的“概念性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史上各种图式形象、图式文化间内在的发展演变关系,作为个体活动的艺术家所创造的多样绘画图式大抵是这种概念性图像史上的个性化显现。而作为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绘画图式,一定会对人类艺术史上的概念性图像发展演变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意大利文艺复兴启蒙画家乔托·迪·邦多纳(GiottodiBondone,1266一1337)正是这样一名载人史册的伟大画家。
一、中世纪美学思想与乔托绘画图式中的精神结构
众所周知,美学思想的演变不是凭空盲目生发的,后一种审美理想的产生往往先行孕育在前一种审美理想中,这已为美学历史发展的事实所证明,研究乔托作品中的图式精神当然离不开对中世纪美学思想的挖掘和揭示,而历时近千年的中世纪美学思想无论如何变化多端,却始终都没有离开“圣三位一体”的基督教美学思想影响,它是整个中世纪美学和谐主潮的浓缩形态。把握了“圣三位一体”,也就把握了中世纪基督教精神的核心思想一美理想逐渐失去原有的辉煌,其美学思想的表现天一人的上帝化。故此我们不难理解中世纪绘画对自地也逐渐走向一种质的临界饱和状态,正如德沃夏然精神的排斥,对人之自然属性的压抑,其图式表克(
AntoninDvorak,1841-1904)对中世纪晚期哥特现亦严格遵循这一宗教审美规范。艺术的评价:中世纪晚期实在论与唯名论的哲学中世纪晚期,随着欧洲社会历史发生的深刻变争论是与同时代的自然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冲突相化、自然主义思想的活跃,占统治地位的上帝化审对应的。图1是11世纪流传的具有哥特风格的圣经手抄本插图,在这幅“匠气”十足的插画之中,人物形象粗陋简率,表情紧张、呆滞,在_L帝精神至上的审美理念下,人物个体心理活动的刻画并不协调,自然精神的表达陷入一种极度扭曲的状态中。而乔托的代表作《犹大之吻》(图2)却与之迥然有别,气象一新。
虽然两幅作品同属一个主题,但图式精神的结构已经发生悄然而深刻的变化,画面扑面而来的是人之率真本性的展露,从不同人物所表露出的各异的神情来看,画家赋予每个客体以不同的个性表达,这是更为真实可信的自然精神的张扬。这种全新的和谐精神结构,既不同于中世纪教父美学中“三位一体”公式化的和谐,也不同于托马斯·阿奎纳(ThomasAquinas,约1225一1274)“神人以和”的和谐,他的“和谐”表现为扎根于以人为主体的“人神以和”的和谐,换而言之,乔托的画第一次将人的要素、自然要素、神的要素以颇为和谐真实而富于生活气息、的场面感展现给观者,正是这种以人为主导的和谐结构足以使乔托的绘画成为富于旺盛生命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并开启了西方近代绘画高峰的到来。
二、自然主义与乔托绘画图式中的视觉结构
贡布里希在

透析乔托绘画艺术图式关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