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武士道读书笔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泛武士道近日读到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写陈凯歌《无极》的影评,提到眼下的情况可以说是“后理想主义的时代”:“不管这个曾经的?理想?是什么,但那至少是一种超越于日常生活之上的雄心壮志,类似英雄对于胜利的追求;但是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理想?退位,?欲望?登场。”我立即想到自己最沉迷于日本文化、尤其是武士道文化的十几岁年华,那时候我流着年轻特有的张狂热血,一字字写道:“现实太琐碎太平庸。想为一个目标去死。不一定是真理或别的什么价值最大化。没有值不值。只想因此勇猛地献出自身。”那时候我显然思考不到现代社会“理想退位、欲望登场”这一层,思考不到由此导致的生活平庸感。令我心潮澎湃的是日本漫画里常常得见的冷静自杀,是战国时代各种义士逸事,甚至是神风敢死队以自身撞向敌军目标。那时候我也一气读了《菊与刀》和《武士道》,似懂非懂耳。时隔四五年,大学听到《日本民族研究》的课,重燃对武士道的热情,但多了分理性批判的眼光。现草略记下重读《武士道》的杂感,因联想泛滥,故称“泛武士道”——全无术语的严谨可言。《武士道》内容为武士道的起源及渊源、武士道的特性及训条、武士道对民众的影响、武士道影响的持续性和永久性几大部分,其中“武士道的特性及信条”最为详细,章节包括《义》、《勇——敢作敢当、坚忍不拔的精神》、《仁——恻隐之心》、《礼》、《诚》、《名誉》、《忠义》、《武士的教育和训练》、《克己》、《自杀及复仇的制度》、《刀——武士之魂》,是本书中阐述最为详细的部分。纵观这许多特性训条,我个人认为,武士道的精神内核,宁勿说是本质动力,或许只是一个“耻”字。单就“廉耻心”,作者仅在《名誉》一章展开过论述:“廉耻心是在少年教育中所应培养的最初的德行之一”(p47)。接下来讲“名誉”时则说:“对耻辱的恐惧极大……甚至每每带着病态的性质。在武士道的训条中,一些看不出来有任何值得肯定的行为,却可以名誉之名而做了出来”(p48);“名誉——往往不过是虚荣或世俗的赞赏——则被珍视为人生的至善”(p50);甚至“如果能得到名誉和声望,就连生命本身也被认为没有价值。因此,只要认为比生命更珍贵,就会极其平静而迅速地舍弃生命”(p50)。“武士道”,半开玩笑地简单说来,恐怕是:武士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性命随时可化为鸿毛。为名誉,来源无疑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枷锁,比法律更有力。这或许与日本是岛国有关:一旦遭受社会谴责,便无立锥之地,除非你去跳海。自古以来,日本就有「村八分」:是一种全村都与其断绝交往的制裁,也正是「耻文化」的基石。所谓「村八分」,剩下的「二分」是婚礼与丧礼,表示除了此「二分」外,其它活动均不允许参与。虽说人是社会动物,思想行动离不开多样的社会关系,但特定行为在特定情景下总分得清有多少出于内心独立的原则,多少出于社会的压力,或者已然将其内化,并不能明确感到“这是一种迫使的压力”,而是种莫名的“不得不如此”——但说到底,仍然源于极端在意他人的目光。在这一点上,我对武士道的各种训条、被鼓励的行为究竟多少出自个人内心的原则存有深深的疑问。那么,“赖活不如好死”。武士道讲究的死(自杀)的形式,也极端地注重仪式,极端的需要自我控制——剖腹。连细节都预先规定好了的复杂的仪式体系,有助于使死这一现象强烈地社会化,不论自杀者曾做过什么被社会鄙视的事情,如此死去显然能将他再一次编入集团中来:他为维护集团/社会不可或缺的秩序而完成了“责任”(一个社会性极强的词汇!),与此同时也强化的这一秩序。如此看来,武士道下生活的人们,活的时候出于(遵循武士道规训)维护、提升自己名誉的动机,义、勇、仁、礼、诚、忠……走到极端则可为这一切去死,并且,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离开武士道社会的时候,也要遵循复杂和痛苦的漫长仪式,甚至面对众多观礼者,求得在“体制内”荣誉地死去(并让体制更坚固)。这样说来,武士道是否算是以“耻文化”为核心呢?我这个疑问需要留到日后更多的阅读里去。日本武士的形成是在平安时代后期,尤其是在进入镰仓、室町时代以后,日本封建统治阶级中出现了贵族与武士的身份区别。到11世纪逐渐形成了地区性的庞大的武士集团。此后多少世代,日本历史与民间故事里血扎扎地充满了如此勇猛荣光的生与死,理想被实例塑造得更尖锐,理想之下更多的实例涌起。此外,就像《武士道》第十五章“武士道的熏陶”中所讲,武士阶级的伦理体系,在日本人民大众中吸引了广大的追慕者和追随者,在当今的大众文化里都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黑泽明的《七武士》是我最喜欢的日本影片之一,买来珍藏在家,时而温习。《七武士》里塑造的武士个性分明、每人身上都有强烈的武士道精神的体现。他们的言行举止中透着武士的刚毅、自信等种种优秀的品格和能够带给我冲击力的人格力量。最令我感动的——也是我开篇提到、使少年时代的我热沸腾的——是黑泽明在影片中努力塑造的武士人格,所追求的不是行动的结

武士道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1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