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考研思想政治背诵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主编:龙图教育赵宗元
唯物论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
辩证法坚持用全面、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区别
3. 运动和静止
(1)空间的相对位置和(2)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2)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一)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
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第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①生产劳动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具体表现在:(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及其指导下的实践却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规律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二)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应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这里“创造性”含义有二:其一,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二,不仅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者幻想的世界。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列宁指出:“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辩证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
(1)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造的。(2)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矛盾是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2.(1)同一性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
2015年考研政治背诵版(马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